上海新闻
永丰街道的乡间茶馆里,老茶客眉飞色舞有了新话题:今年国庆后,这个街道的田村、周星村将整建制撤村建社区,5502名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没想到,都七老八十了,还能有幸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受益人!”松江区以新城为龙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蓝图全面启动:5年以后的城市化水平,将从现在的50%提高到75%。
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一次新机遇,松江区采取突进式开发,确保“十五”期末基本建成占地3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万的新城。以大学城落户与轨道交通9号线、市一医院松江新院规划为突破口,目前25.8平方公里区域已展现城市化形态,今年开工建设住宅150万平方米,以及商务楼盘近70万平方米。与新城相呼应,东北片组团式城镇体系正形成架构,以此带动农民市民化,从1999年到今年6月,全区农村征地养老出劳人数已有18113名,其中今年上半年占到30%以上。松江今年起按照“先转户口―――解决养老出劳―――土地性质转换―――开发地块动迁居民”的流程,走出一条整建制撤村建社区的新路子。
预计用一年时间,完成新城区域内15个村的撤村撤队,把3.2万余名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松江区淡化行政区划,通盘考虑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工,构筑“一城三片”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新城端居中央,周围三星拱月―――东北片为制造业基地、西北片为旅游业与微电子产业基地、浦南片则为生态和创汇农业基地。由于优化资源配置,放大了产业集聚效应,去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80%以上。产业集聚促进非农就业,去年共有1.2万多名农民进厂上班。目前,全区实际务农人数只占农村总劳力的20%。今年起实施的“南北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浦南万名农业劳力北上就业,力争3年内将浦北三分之二的农业生产基地转移到浦南。
松江城乡一体化发展,还特别注重社会事业多元聚焦农村,填平城乡之间的“楚河汉界”。区卫生部门年内将完成全区40万12岁以上常住人口的健康档案建档,村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可享受到社区保健服务。松江在市郊率先撤除村校,在中心镇上建起了设施一流的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