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卫生人力资源“活”了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78

  上海医疗机构积极探索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初见成效。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市90%的公立医疗机构已完成了聘用转制工作,建立了与岗职、绩效、风险相挂钩的激励分配机制。
  以实施聘用合同为突破口的人事改革。为推进医疗机构的内部体制改革,市卫生局明确规定,医务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后勤人员推行合同制,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截至去年底,全市90%以上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实行了聘用合同制,其中有80%的医疗机构同时与职工签订了岗位聘用合同,全市卫生系统紧缩编制8000余人。
  以打破平均主义为重点的分配体制改革。为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在改革中医疗机构相继建立了向优秀人才和临床关键岗位倾斜、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激励和分配机制。如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采用年薪制、个人一级分配等多元结合的分配方式,将奖金和医疗服务质量、病人的满意度挂钩,同一科室、同一级别的奖金差距可达3~5倍,而上海市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务人员最高与最低收入的差距在15-20倍。分配制度活了,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
  上海市卫生人才交流中心和上海市卫生人才市场的成功组建更是盘活了整个卫生人力资源。对卫生高级专业人才实行“挂编流动”政策以及对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后流动等一系列举措,使一些专家从三级医院流向了二级医院,二级医院人员流向了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统计,全市卫生系统去年人员流动数高达1200人,引进各类人才730名。同时,由于全面推行了人事代理制,促使卫生系统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