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小企业快速膨胀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49

  一年增加一成企业数量,而且资本增长四分之一,由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最新发布的《2001年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向人们传递出一个新的信息:上海小企业正在步入一个快速膨胀期,成为推动本市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的生力军。
  《2001年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的小企业数量已达27.2万户,比2000年增加11.5%,占全市30万户企业总数的90%强;从业人员639.7万名,比2000年增长11%;实现营业收入7710.4亿元,增长率也有一成;实收资本4406.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26%。
  在企业数量膨胀的同时,上海小企业在资本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方面也日趋优化,譬如公有资本的比重下降了4.1个百分点,而同期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分别上升了1和1.9个百分点,两者累计1788.8亿元,超过全部公有资本109亿元;全市小企业在三次产业的户数比例已由2000年的0.5∶20.4∶79.1调整为0.5∶20.9∶78.6;公有制、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小企业的比例也由1999年的43.2∶47.7∶9.1调整为36.3∶52.6∶11.1。
  尤为令人关注的是,三类小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猛烈。
  第一类是科技型小企业,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生物、新材料、环保设备开发和科技咨询服务等行业的民营和私营科技小企业增长最快,2001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超过1.5万家,同比增加25%。徐汇区新增的1000余家企业中,八成以上就是私营科技型小企业。全市民营科技企业专职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比重超过50%,取得的科技成果和申请专利数逐年增加,在上海市经认定的11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民营科技小企业已成为上海高技术人才的重要积聚地,科技成果的重要诞生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
  第二类是都市型工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配置,市中心10个区已有140余家国有老企业将厂房改建成157个都市型工业园区或楼宇,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吸引了50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新增就业岗位2.1万个。到2001年底,全市都市型工业小企业达到了6000多家,产值1233.92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1%。10个中心城区还确立了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区县产业一业特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三类是社区服务型小企业,它们从事净菜、家政、保安、保洁、保绿、票务、快递、卫生等新型社区服务,既方便了居民,又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市专门从事社区服务的小企业达115户,比2000年增加了8.5%。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吸盘效应”也在小企业当中充分表露,2001年外省市来沪投资小企业激增,其中外省市非自然人来沪直接设立全资或控股企业达861户,同比增加了45.2%;来沪参与投资小企业232户,注册资本达153.1亿元和277.2亿元。外省市自然人直接来沪投资也大幅度增长,同年设立小企业户数比上年增加59.2%,注册资本额增加70.3%;在沪参与投资的小企业注册资本51.54亿元。
  上海小企业能够快速膨胀,得益于其生存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一方面,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催化了小企业的滋生,另一方面,市委、市府把促进小企业发展作为实现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出台诸多扶持政策,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创业门槛,减轻小企业负担,构筑全社会分工有序、多层次的小企业服务体系。不过,从整体来看,目前上海小企业实收资本还普遍不足,说明实力还比较弱,竞争力有待提高。上海公有制小企业的资本构成中公有资本仍占绝对比重,这也预示着,这一块将会有更多的空间腾出,为民间资本提供机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