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1998年以来,在全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上海农业坚持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实施减粮、扩经,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全年粮经播种面积比由1998年的63:37调整为2001年的43:57,粮经产值比由1998年的约1:2调整为2001年的约1:4。
二、林业快速发展,农业功能向多元化发展。通过退耕造林,上海有林地面积由1998年的34万亩增加到2001年的5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8.1%提升到2001年的10.4%。
三、养殖业基地布局加快调整,资源配置范围进一步扩大。1998年以来,郊区规模畜禽场总数已从1600家减少到1000家,有36家畜禽场(约7万头生猪、5000多头奶牛、8万羽蛋鸡、2万套种鸡)转移到江苏、浙江地区,建立异地养殖基地。2001年,市外河蟹养殖基地达到29万亩,2002年进一步增加到47.44万亩(已超过市内基地面积),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有1万多农户走出去从事异地水产养殖,并增加了收入。
四、主攻优质、精细、特色品种,农产品质量标准逐步提高。上海共有25家单位的65种产品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12家企业的33个产品获得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可。
今年,在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下,上海农业结构调整又取得了新进展。一是粮食作物继续大幅调减,今年水稻面积205万亩,比去年又减少了35万亩,西甜瓜等高效经济面积继续扩大,蔬菜面积稳中有升,全年粮经比由去年的43:57,调整为今年的40:60。二是林业继续快速发展,预计全年新增有林地面积15--18万亩左右。三是主攻优势、特色产品,区域布局更趋清晰。如南汇的西甜瓜、水蜜桃,松江的花卉苗木、水晶梨,奉贤的小水果、特种养殖,青浦的水生蔬菜、草莓,嘉定的葡萄,崇明的优质大米、花菜、河蟹等,都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四是金山区等实施“家家富工程”,加大对纯农户的扶持力度,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