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融合促腾飞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69

  在刚过去的100天,有三个事关“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的大型研讨会先后在沪开幕。接连的会议和接踵的苏浙沪政府官员、海内外专家传递共同的声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当其时!
  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张兆安博士的话说,21世纪经济发展内外环境的巨变,已促使由苏浙沪三省市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由长期悬而未决,走向破解“盘局”。
  在经历了始于80年代中期的民间自发推动,企业联合推动直至今天的市场与政府的双重推动后,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现已初步走向了由单一横向配套协作,向整和生产要素,共同制度创新发展;由单一产工贸,向商贸、金融、产权、旅游和人才、科研交流转变;由生产要素单从上海流往各地,转向双向流动。三角洲内的产业分工体系初露端倪,不仅形成了若干特色经济区,各城市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行业,例如上海以金融、证券、信息为代表的高层服务业,以及汽车、电子、生化等新兴工业。
  在此,政府的共识推动不可或缺的。在江浙沪领导的屡屡倡导下,三地已建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机制。今年4月更明确,将建设交通体系、统一大市场、环境保护、信息资源开发、完善金融协调体系等五大目标列为近期合作重点。
  尽管如此,专家认为,长江三角洲都市带要实现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产品与要素市场、产业布局与结构、经济运行与管理、制度与政策的一体化,尚有不少瓶颈。如行政分割、地区分割带来的各自为政、倾销式竞争,重复建设引发的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分工导致的城市分工不明。
  著名学者费孝通认为,三角洲都市带应以上海为中心,发展各层次中心城市。上海在抓金融、物流、贸易、信息、科技的同时,可进一步把层次稍低的工业层层分出,以龙头纽带地位带动腹地,形成紧密的都市协作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李善同,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战,经济专家姚锡棠等认为,三角洲都市带要提倡错位竞争,避免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尤其是港口等的重复建设和由此带来的诸如一亩地6万元甚至一文不收的恶性竞争。而整合融合的“都市联盟”特别得改变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
  当然,都市带的融合还须打破各地在社保、户籍、就业等领域的樊篱,专家认为上海居住证制度的创新,即是各地打破行政壁垒的有力尝试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一环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带,一体化正当其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