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如今电脑越来越普及了,“无纸化办公”也时兴起来,但一些重要文件、公告的传送却不肯“网上行”,依然是白纸黑字盖上大红公章,信邮人送。为啥?因为网络不安全。电子文件在网上可能被人下载、复制、偷窥、篡改,使文件发送者望而却步。好在这一网上难题被攻破了。上海的攻关项目“电子信证系统”日前通过市科委的验收,并已在社保卡管理中得到应用。记者日前在上海交大计算机系和上海易诺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这个“电子印章”系统。
据计算机系教授陈克非介绍,所谓“电子印章”,就是一个拇指大小的金属片,通过USB接口与电脑相联。他在键盘上输入6位数密码,鼠标点击文件下方空白处,一个刻着单位名称的大红印章就“盖”上了文件。这个电子信证系统又与E-mail相联,再填上收件人姓名、E-mail地址,就在瞬间传给了收件人。
“电子印章”可视需要和喜爱,设计成方形、椭圆形等形状,还可设计成签名章,不管你身处何地,只要用电脑上网,印章就能工作。如同ATM卡一样,电子印章也有锁死功能,如果密码输入连错8次,印章就自动锁死,必须到电子印章制作中心去“开锁”。
记者问,万一有人“私刻公章”怎么办?陈教授故意用了一个假电子印章,再打开一个文档,鼠标点击验证栏目,屏幕上立即出现警示:“印章伪造”。原来,每个电子印章都含有1024位密码,确保其独一无二。印章中还包含着企业的“身份证”,如企业代码、地址、电话等信息。而盖章和验证系统是两把不同的“锁”,文件接收者通过印章管理中心获取发文单位的印章验证密码,就可以查验公章是真是假。
记者又问,文件网上走,会不会被篡改?陈教授再打开一个文档,点击验证栏,屏幕上又出现警示:“文字被篡改”,并显示出被修改的文字。陈教授说:文件盖章后,哪怕动一个字,都通不过验证。
电子信证系统还是电子文件的“好管家”。打开管理栏目,电子文件的来龙去脉:文件概要、盖章记录、收发时间等一一载明;其容量也相当大,最多可储存200个文件和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