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培训动员,强化质控―――本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做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前的各项准备。15万医务人员人手一册《条例》,他们表示要依法执业,依法行医,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使学习、贯彻《条例》的过程同时成为强化规范操作、提高医疗质量的过程。
今年9月1日实施的《条例》与原先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较多区别和变化,所有医院遂把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条例》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以轮流培训、竞赛或考试等形式,让《条例》的重点、要点深入人心。中山医院年初起即从强化全员培训起步,分层次、分步骤地对各类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的培训,还邀请专家先后开设了8期专题讲座。
为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市卫生局专门制订下发了《关于本市医疗机构贯彻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医院建立质量监控办公室,制订各项严格的诊疗操作常规,严把医疗质量关;要求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建立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及时、有效和安全;强调首诊负责制,坚决制止推诿病人等现象,力求从源头上降低和防范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的发生。瑞金医院重新规范了全院医护员工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流程,仅“门诊部规章制度”就有数百条细则,具体到预检、导医、补液等等都有各自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标准。
另据了解,在市政府统一布置和各部门的落实协调下,本市市级以及19个区(县)级的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医疗事故鉴定中心已全部组建完毕,并基本实现了工作人员到位,设备、场所、经费到位和工作程序、流程到位。目前首批入选医疗事故鉴定中心市、区(县)两级专家库的,共有包括内、外、妇、儿各个医学专业的400余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