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尽管不久前举办的上海国际家用电脑展办得还算热闹,但是观众可能不知道,主办者为此可是颇费了一番脑筋,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观众,他们甚至将接送的大巴直接开到大学门口。一位主办者说,今年的电脑展是近5年来办得最累的一届,因为“电脑已经不稀奇了”。
电脑的确已经不稀奇了,看看上海家庭的电脑普及率就可以知道―――根据最新数据,目前上海家庭电脑普及率已达44%,到年底,平均每2户就将拥有1台电脑。与1997年平均每10户上海人还分不到1台电脑、普及率只有8%相比,发生这种“跨世纪”的变化仅仅用了5年。
随着电脑普及率的迅速提升,上海网民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来自上海市统计局的信息,到去年底,上海的网民已经达到310万,换句话说,每户上海家庭都能找到一个和虚拟世界相连的“代表”。63岁的贺女士便是这样一个“代表”。女儿去年在飞往大洋彼岸之前,特地给母亲买了个摄像头,女儿刚安顿下来,通过因特网,贺女士便从屏幕上看到了女儿的新家和她的笑脸。如今,贺女士每天都要和女儿在网上聊一会儿,虽远在千里却近在咫尺。
贺女士要感谢的不单单是电脑技术的升级,更应该感谢上海这5年来为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作出的努力。去年底,上海的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2500兆,而3年前,全中国的网络出口还不到这个数字的六分之一。5年里,上海建成了“信息港”基础设施,能通过有线电视接入宽带的家庭超过130万户,光缆接通了1100多个村,联合国的专家称,上海城域宽带网的水平已不亚于美国的大城市。
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给上海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内容。已近知天命年龄的苏先生是一个普通的国企职工,他在网上开了一间小铺子,搞起了电子商务,如今,网上小店带给他的收入已超过了他网下的工作收入。
网上开店的毕竟是少数,可是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其他便利却是俯拾皆是:600多万上海人可用“社保卡”就医结算,近300万上海人潇洒地“刷”着公交卡,而每个上海人都能通过e-mail给上海市长写信。
5年间,上海人的“数字化生活”何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市信息办分析说,正因为市政府早早确立以信息技术带动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战略,以政府的力量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市民中的应用,才使上海人能以低成本享受“数字化幸福”。此外,5年来上海人均GDP从3000美元跃升至4500美元,使得上海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