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近年来,本市卫生行政部门抓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卫生工作,强化食品卫生监督制度,出了成效:一个“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自律”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食品卫生总体合格率达到90%;借助食物传播的食源性疾病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频次与发病人数呈明显下降。
卫生准入注重把关与指导并重。市卫生局制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规定了“告知-承诺-审核-批准”程序;还积极推广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积极推进食品卫生全过程卫生质量监管体系。
常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强调点面结合。对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实行风险等级目标管理,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监督执法检查的频次,风险大的,每年平均监督检查覆盖率达6次以上。近年来,每年监督执法检查总次数达到50万―60万户次,处罚率平均达到12.3%;每年对15大类3万余件食品进行抽检、评价,并对在大米中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水发制品使用甲醛、腌腊肉制品超量使用亚硝酸盐、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加强对重点食品的专项监督整治工作。每年开展对冷饮、月饼、熟食、肉类、豆制品、水产品、桶装水等食品的专项监督整治,使一些突出食品卫生问题得到了改善。本市还积极开展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的专项整治,去年共查获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案例121件次,依法予以查处;去年,本市共取缔无证生产加工窝点751个,取缔无证经营2079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2492种次,262117公斤;查获不符合卫生标准产品1397件次,174509公斤;对违法单位依法立案1993件,罚款金额390万元。
重视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本市制定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规范”,规定了食物中毒的报告、调查、确定、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规程。近3年来,本市每年的食物中毒查明率超过85%。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还建立了辖区食物中毒重点监控档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监管和跟踪。如针对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实行了预防和控制的等级计分监管方法;对餐饮业则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外卖等卫生要求,实行指导与监管并举。此外,本市还注重从抓源头入手,控制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