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找准定位实现沪郊跨越式新发展
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找准定位,跨越发展;加强党建,保证发展。20日举行的郊区党政负责干部会议自始至终围绕着“发展”两字。郊区今后5年“发展总谱”旋律激扬:基本建成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全方位开放经济格局,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心多层的组团式都市城镇体系,连接国内外大交通的高等级、综合性、枢纽型交通网,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环境,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运行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到会并讲话。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支撑郊区在上海未来发展中战略地位的“重头戏”。今年上半年,郊区综合经济实力呈现良好态势,实现增加值740.8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高于全市4.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34.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1.7亿元,同比增长33.6%。工业总产值实现1954亿元,同比增长16.3%;合同利用外资33.3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占全市同期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63.2%。外贸出口总额3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增幅高于全市9个百分点。会议提出,上海郊区已经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已成为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各区县必须科学定位,发挥区位优势,凸显区域功能,形成特强产业,增创发展新优势。农业要实现圈、带、片多形态布局,设施园艺圈状扩张,以正在建设的12个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加工区;蔬菜瓜果分布成带,重点发展崇明中东部、黄浦江中上游、杭州湾沿岸三条以加工带动、出口带动为主的新蔬菜带,以及南汇中南部向奉贤、金山延伸的西甜瓜产业带;扶持发展崇明岛、金山中北部、松江、青浦西南部为主体的商品粮基地。工业依托全市四大工业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延伸、配套和服务,形成东部沿海临江地区微电子产业基地和临空、临港产业带,南部杭州湾精细化工产业带,北部钢铁及配套延伸产业带,西部汽车产业基地;加快和提升9大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和100多个乡镇经济小区建设;各区县按照“一业特强”产业定位,实施错位发展。第三产业抢先开发四大领域:培育建设嘉定江桥、南汇深水港、宝山集装箱现代物流园区;加快发展佘山、淀山湖风景旅游区、崇明海岛生态休闲区、海湾岸线自然风光度假区;规划建设“一城九镇”为核心的外籍人士等特色居住区;发展建设松江、南汇、闵行紫竹大学城服务产业园区以及医疗、体育产业园区。
冯国勤要求郊区广大党政干部,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加快郊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继续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进一步增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创新郊区科技工作体制,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郊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郊区党委副书记、市农委主任袁以星部署了下半年工作,各区县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