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争敲申城大门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72

  据上海外资委2001年12月统计,在上海落户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42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纷纷在沪“安营扎寨”,这反映了中国销售市场和上海人力资源的巨大吸引力。
  在母国以外的国家设立研发机构是跨国公司对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当出口对象国对产品品种需求较为稳定时,跨国公司通过制成品出口与当地组装生产相结合的二重体系,就能较好地解决对外营销问题;而当出口对象国对产品的需求变动较为显著时,就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具体而言,当前,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争敲申城大门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为了及时开发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抢占中国商品市场。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和迷人的发展前景,令众多跨国公司垂涎欲滴,跃跃欲试。显然,要充分、及时地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及时开发出适合中国需要的产品,就必须深入中国进行调查研究。研发机构进入中国本土,雇佣中国人从事研发工作,可以扫除地域、文化等障碍,更好地把握中国市场需求情况,使其产品更适合中国市场需要。
  其次,是为了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条件,获取较高的利润。一方面,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和正在造就数量众多、质量较高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由于人才供给具有很大弹性,使得中国研发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因此,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办到中国来,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往往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最后,中国已正式加入WTO,投资环境和贸易环境进一步趋好;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是跨国公司纷至沓来的直接动因。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第一,争抢优秀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多的优秀人才将为跨国公司所用。与本土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在企业实力、技术水平、情报信息和员工薪酬等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跨国公司在所难免。
 
 第二,争夺商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大的市场份额将为跨国公司所占有。随着研发机构的进入,跨国公司的产品将更加贴近中国市场,跨国公司的市场占有份额将因此而扩大。这就意味着,相关产业的本土企业将遭遇更加激烈的竞争,本土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将受到影响。
  商品市场竞争属一般营销问题,应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中国的思路与策略,主要应放在人才竞争上。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之所以能吸引人才,是因为它们提供了较高的物质报酬和较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展现个人才干的机会。本土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管理机制和物质待遇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改进。
  首先,给予优秀人才以高薪金报酬。在薪金报酬上要突破按劳动时间给予固定报酬的做法,体现人力资本回报的原则。
  其次,给予优秀人才以一定的企业股权,使他们获得企业员工和“老板”的双重身份,从而构筑起资本利得、薪金收入二重激励、约束机制,以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最后,要尽可能地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其展现自我创造较好的条件和机会。著名管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精神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类需要的满足将对人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现实中,不少事例也表明,金钱多少并不能决定一切,工作激励、精神激励至关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