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想知道购买的蔬菜安全与否,只需登录某专业网站,输入外包装条形码编号,您就可以知道它来自哪个园艺场、施过什么肥料和农药,甚至可以知道是哪块田生产的。这种“透明”工程,年内将在本市部分蔬菜园艺场实现。记者日前从市农委获悉:上海正在扩大“档案农业”的覆盖面。继生猪后,园艺蔬菜、水产、乳制品、鸡鸭等也将逐一建立动态的产销信息“档案”。
市农业信息化中心主任戴平介绍,“档案农业”是上海农业信息化的一部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管理,是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安全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荷兰、丹麦等农业发达国家,每头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信息档案”;台湾地区出产的茶叶,罐子底部都注明何地、何人种植。
上海推进“档案农业”,变“拍脑袋”为信息化管理,提升了监管水平。目前,本市已建立了399家种猪及商品猪场的10类数据,其中对于生猪质量追溯最有价值的疫苗、兽药、防疫诊疗及药物残留监测等跟踪数据一应俱全。生猪计划出栏数据的超前“归档”,可防患于未然。比如,关于生猪“瘦肉精”残留检测,由于知道了哪家猪场将何时出栏生猪,畜牧兽医部门就可提前半个月前去抽查,如发现问题即禁止其上市,责令封场半月让生猪自净后再检测。
推进“档案农业”,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由于每个规模化养猪场都有了自己的基础数据和产销动态数据,这就促使他们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饲养过程中不随意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违禁药物,从而有效地控制问题猪肉流入市场。上海申兰(集团)有限公司不仅如实地在市级档案信息系统中填写数据,还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档案系统,生猪饲养过程、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等信息一目了然。
建设“档案农业”,为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突破“绿色壁垒”打下基础。上海五丰畜禽食品有限公司的30个供港猪基地全部建立了生猪饲养档案,把品控落到了每个细节,每年出口香港的15万头生猪从未被检测出问题。来自日本和美国养猪协会的客人认为,这里的管理系统和理念正在接近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