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和谐”。上海化工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斥150亿元巨资投入化工区环境建设与环保治理。这一投入占到整个上海化工区开发建设总投入的10%。这是记者日前从上海化工区管理委员会获得的信息。
上海化工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说,作为国家产业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化工区在开发之初,即定位为在亚洲规模最大、环保和工艺技术最优。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化工区引进“一体化”理念,坚持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引进拥有世界一流三废处理技术的跨国公司参与化工区环境控制和管理。
目前上海化工区已将化工产品的上中下游产品链有机地连接起来,达成循环机制,从原料投放到最终产品,实现最少物耗和排放。这既减少了污染物,又提高了投资效益。据悉,之所以在化工区设厂比在非化工区设厂投资要减少三成,这其中有40%到50%的费用就是由循环利用省出的。
在技术方面,上海化工区更是未雨绸缪,在引进项目时,将环保措施置于重点考量的因素。BP、BSFE、BAYER等世界石化巨头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工艺,还有先进的环保措施。以生产光气为例,上海化工区不再如传统生产方式那样使用储罐,这减少了大面积泄露的可能。据介绍,上海化工区还将建立全方位的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在区内所有生产企业可能排放污染物的出口均设置自动监测仪器,实行24小时监控。
这位负责人说,在环保建设上,上海化工区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对全世界开放。一方面,吸引国际著名环保公司参与投资建设,如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中法水务属下的污水处理厂就坐落在上海化工区;另一方面,在管理上,上海化工区还将按照欧美环境标准对化工区环境实施全方位管理。据悉,化工区即将建立的一座10万吨/天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以及在化工区北部营建一条7公里长、250米宽、总面积达175公顷、比浦东世纪公园还要大的绿化防护带,都将按市场方式来运作。
据统计,要完成这些环保建设,上海化工区将投入150亿元,占整个化工区初期建设投入的10%以上。这远高出其他行业以及环保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发达国家的环保投入比例一般也不过3%到5%,发展中国家只有1%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