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个内科外科什么科都通晓的“健康管家”上岗,将给2000个社区居民量血压、治感冒、定时体检,要是哪个居民身子没保养好得了大病,“管家”弄不好就要赔钱或下岗。这在国外社区上演的一幕,也许不久会出现在申城。从6日召开的社区卫生可持续发展管理论坛上获悉,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社区医疗体制改革大动作,年内所有的地段医院不仅全部挂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而且将有质的改变。
据透露,年内全市95家地段医院要在现有试点的基础上全部改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届时,一个社区医生要包揽2000个居民的健康大事,给每个居民建立和全市大医院联网的健康档案,引导一家子如何科学生活,主动上门体检,给居民的小毛小病确诊、配药……对居民在大医院就诊的所有资料都在线载入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医生据此给每人作出疾病谱,对可能患大病重病的高危人群早作预防。市卫生局“海归派”博士孙晓明形象地比喻,社区医生是提供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程贴心服务的私人健康管家。
地段医院是治病的,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是既治病又防玻因此医保体制会作相应调整,纳入医保的钱先预付给“管家”,居民若得重病医保基金超支,“管家”只能自己贴钱。能否帮居民保养好身体不生毛病,就看“管家”的预防保健到不到位。居民可以自由选择“管家”,没人要的“管家”则下岗。“管家”的资质也有要求,偏科的要去培训,不达到全科水平不能上岗。
市卫生局认为,上述方案比较适合上海特点和时代特征,具体实施方案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