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41.92%,所有人都感到了这个比重的分量,这意味着,区县工业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上海工业经济的主力军。
而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区县工业工作会议上,另一个提法更是引起与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处于城市大工业和国际大口岸辐射下的上海区县工业,已经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园区化、外向化、多元化’的全新格局。”人们清楚,这种全新的格局,正是沪上区县工业从“生力军”到“主力军”变化中最重要的筹码。
手工作坊式的里弄小厂消亡了,散落四方的乡镇企业也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骨干企业,和大批科技型、环保型、就业型的现代产业群体。脱胎换骨的背后,人们发现了同一个词汇:园区。九个市级开发区和四大产业基地迅速崛起,各种工业园区相继诞生,由此引发的联动效应,迅速改变了以往区县工业“分散、不成气候”的毛病,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
筑巢引凤战略获得成功!仅今年前4个月,就有投资1亿美元的莘庄工业园区紫东化材公司、投资2亿美元的闵行工业园区西菱慧忻公司、投资1.5亿美元的南汇康桥工业园区高宝环保公司等等相继落户各大园区……上海的郊区正悄悄地成为吸引一个又一个大项目的盆地。去年,9个市级工业园区已投产工业企业达813家,共完成工业产值369亿元。
与此同时,依托都市型工业园区这个全新的载体,普陀、闸北等老工业基地也开始焕发新的生机。数据显示,今年1到4月,闸北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3%,出现近年来少有的增长势头。
区县工业脱胎换骨的又一关键词汇是“开放”。
敞开胸怀引入各类资本,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本结构社会化、人力资源市场化的崭新格局赋予了区县工业经济源源不断的活力。截至2001年底,全市区县民营工业企业的总数已近5万家,实现工业产值877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同样是2001年,本市区县批准工业外商投资项目超过1300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45亿美元,占了全市工业吸引外资金额的八成。
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外向度”的提升更让区县工业喜上眉梢。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金山区等工业出口都出现快速增长势头。2001年,市郊4120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近85亿美元,占区县工业出口额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