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沪三省上海市领导共商区域合作发展大计
27日至28日,来自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领导相聚在扬州,出席第二次苏浙沪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共商区域合作与发展大计。江苏省季允石省长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江苏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梁保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以任,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吕祖善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
第一次苏浙沪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去年在浙江举行。本次会议总结了第一次座谈会以来三省市经济合作与发展工作,交流了有关专题组的活动情况,围绕优化新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环境的主题,进一步明确了三省市经济合作的形式和近期合作工作重点。大家认为,一年来,三省市围绕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治理环境污染、探索信息资源共享、联合开发旅游资源,规划建设天然气管道网络等五个重点专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会议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增强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国际竞争力,变得更为紧迫和重要。苏浙沪合作的目标是提升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合作的着力点应放在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上。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沿海地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三省市要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发展水平,增强整体竞争优势,为全国作出更大贡献。在具体思路上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通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与布局;二是通过加强地区经济合作与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通过共创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成本。
会议认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要从优化发展环境入手,促进生产要素在整个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加快区域经济融合,增强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竞争力。第一要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以提高通达程度和形成快捷运输系统为目标,加快建设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快速便捷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第二要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强化依托市场机制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功能,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推动本地区逐步建成统一大市常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加强合作与联动,大力推进区域信用环境建设,建设“诚信长江三角洲”;第三要建设“绿色长江三角洲”。以太湖流域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三省市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经济。建设长江三角洲秀美山川,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第四要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按照“面向市尝网络共建、资源共享、竞争开放”的思路,加快建设覆盖长江三角洲、联接国际国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促进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广泛应用,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在尊重三省市已有的信息化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鼓励区域内政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卫生信息、旅游交通信息等资源上网,强化三省市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第五要建设相互融通的区域经济功能与服务体系。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经济、金融、商贸、航运优势,打破条块分割的要素配置体制,实现人才、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建立区域发展政策协调、磋商机制;第六要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集聚,带动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整合。
会议还确定近期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内容,围绕“构建区域大交通、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区域旅游合作、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区域天然气管道网络”等五个专题展开。
三省市计委、经贸委、交通、环保、旅游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扬州市委书记孙志军、扬州市市长季建业也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