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教育呈现新趋势
近几年来,上海的许多企业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开展企业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企业自主、教企结合的新路子,企业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确立企业教育新理念
行业、企业等各个层面都把企业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工业党委、市经委制订了《上海工业“十五”教育培训规划》,提出以提高工业系统职工整体素质为重点,建设一支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适合现代企业制度、跟上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人才队伍,为上海工业新高地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建设学习型企业已成为许多企业负责人的新的管理理念,中美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把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首要战略”,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把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企业的第一道工序”,华联(集团)有限公司把教育培训作为公司的“主业”。
二、突出重点和全员培训相结合
许多行业、企业从实际出发,普遍把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的培训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制订了培养高级技师的“登高计划”。同时,一些行业、企业按照工作规范开展全员培训,如市工业党委和市经委开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与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的培训,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制度改革的培训,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具体规则、政府承诺和行业应对措施,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做好基础工作。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按《上航管理手册》开展全员培训,使员工不但了解本岗位的规范,又了解相关岗位的规范,促进了各部门的协调,提高了航班的准点率。2001年,上海一百集团实施“提高商业职工素质工程”,培训职工13181人次,占职工总数的98%。
三、改革培训内容和标准
企业教育培训的内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既立足企业发展需要,又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培训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培训内容适度超前,比企业现时需要“快半拍”,当社会上对总承包管理还十分陌生时,就开展总承包管理新知识培训,提高了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当社会上推行总承包管理时,该公司迅速抢占了“快车道”,承揽了一大批总承包项目。该公司为了与国际接轨,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大规模推行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培训中心与有关部门一起,对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分别开展培训,共举办了63期培训班,3000多人次接受了培训,在上海建筑行业中率先通过了这项认证,增加了承揽项目的“含金量”。
上海汽车工业培训中心开发了“精益生产评价体系”、“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统计质量控制SPC”、“中层干部管理技巧”、“班组长管理技能培训”等一批具有上汽特色的课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公司编写了《领导东航》和《管理东航》两部大型的富有东航特点的教材。
市经委举办了8期《21世纪国际企业家上海论坛》,请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总裁或首席执行官讲课。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邀请美国沃尔玛的企业家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开设讲座。锦江(集团)有限公司与瑞士酒店管理学校合作开展培训。此类培训已成为上海企业经营者学习国外成功管理经验的有效途径。
四、建立企业教育保障制度
为了保障企业教育顺利进行,一些行业、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保障制度。这些制度包括:第一,在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训中,建立必要的调训制度和述学制度。把领导人员参加教育培训和理论学习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第二,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保证每个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时间为72学时,每个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为42学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平均达到90%。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用的必要条件。第三,对刻苦钻研、在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经过培训的技术工人实行破格提升、特殊津贴、授予荣誉称号等激励、奖励制度。市经委每两年组织一次评选,对评出的技术能手,给予特殊津贴。第四,建立教育经费预算制度。企业对教育培训费用的使用结合企业培训年度计划和培训设施的建设做好年度预算,保证教育培训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使用效果。第五,建立企业培训师制度。建设一支视野开阔、有一定专门知识与管理技能、掌握培训规律的培训师队伍。推进企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市教委职成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