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项旨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合理分担担保风险”的《上海市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损账补贴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昨天正式出台,首笔启动资金2000万元。这意味着凡符合条件的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所发生的损账,将得到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对疏通长期困扰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担保瓶颈将有重要推动作用。
自市政府1999年出台促进小企业发展的38条政策之后,上海已初步建立起了由政府财政支持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组织、专项政策性担保基金和商业性担保公司四种类型组成的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截至去年底,本市小企业贷款担保余额已达23亿元,累计总额已近50亿元。
现在的问题是,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财政资金恰恰冲在“风险前沿”。据了解,由市财政出资组建的中投保上海分公司已经成为本市小企业贷款担保的绝对主力,其规模占全市小企业贷款担保总额的近90%。政府信用的绝对实力和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他形式担保机构的发展。据悉,两年多来,本市平均每百家小企业仅分摊到1.5笔担保贷款,绝大多数小企业无缘享受融资支持。
市小企业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沈惠表示,《办法》的出台预示着对于小企业贷款担保市场,政府今后将更多地承担规范、协调、监控的职能。与此同时,风险补贴机制将使那些有意涉足担保市场的民间资本摆脱后顾之忧,最终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鼓励担保机构“规范做大”,政策特别提供“息差补贴”―――即对于已获得补贴资格认定的担保机构,其年担保企业户数和年担保贷款金额达到一定要求且连续两年没有损账,可得到一定的补助;补助金额按其担保贷款余额与补助率相乘确定,补助率最高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
更有一个值得小企业高兴的消息是,除了《办法》,建立上海市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筹建再担保机构……一系列完善本市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举措也正在积极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