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国有商业银行:不畏入世挑战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796

   
截至2001年末,上海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已达7469亿元,占全市中资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53.4%;当年不良贷款率已降至10.5%,在全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记者最近得悉的这些数字表明,面对入世挑战,上海的国有商业银行有能力应对。
  入世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不过对上海银行业来说,入世其实早在十年前外资银行抢滩上海就开始了。1991年6月,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的开业以及其后首批外资银行登陆上海,是上海银行业乃至中国整个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开始。而上海银行业的对内开放则更早,1986年7月交通银行总行在上海的重建及其后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的进驻,是上海银行业对内开放的发端。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上海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历过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人才分流、机制困局、不良资产及人员包袱沉重、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但依赖体制改革、加强内控、提高创新,国有银行还是走出了自己的路,各项业务和竞争力得以全面提升。
  来自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末,上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本外币存、贷款合计余额分别比1991年末增长了6倍和13倍,年末存、贷款余额为5911亿元和4506亿元,分别为全市中资商业银行存、贷款总额的59.4%和60.4%;完成国际结算业务377.68亿美元,占全市中资商业银行此项业务总额的64.88%,稳稳地守住“半壁江山”。
  其他数据还表明,上海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盈利水平、人均创利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和提高,已开始显现出较全面的竞争优势:2001年实现利润79.72亿元,占中资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65.9%;最能反映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资产利润率较高,为1.04%,比其他中资商业银行高出0.22个百分点,比在沪外资银行高出0.7个百分点;人均利润开始接近外资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差距正在缩小,去年上海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为24.28万元,而同期上海的外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只分别比国有银行高出1.35万元和2.42万元;服务质量、业务创新能力及科技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以国际结算为例,电汇结算速度已与外资银行相当,托收结算时效提高明显;年金融产品创新达到数十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