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奉贤区农业结构形成区域化布局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903

   
奉贤区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品牌强家工程、特色富农工程、加工壮农工程,逐渐形成区域化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带动农民致富。
一、培育四大新优势,合理规划布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1、抓区域化布局。形成四大区域:一是以西部的庄行、胡桥等镇为重点,发展水产养殖业,营造奉贤水产大区;二是以海湾四季林、现代农业园区恢复生态园为重点,发展环区中心城、奉贤中心镇、青村、邬桥、光明、新寺、四团等镇以及沿路、沿江的经济林和生态绿化苗木基地,发展奉贤绿色产业和旅游农业;三是以东部的洪庙、塘外、泰日为重点,发展特种珍禽、特种畜禽养殖业,发展奉贤特色农业;四是以中部的钱桥、头桥、金汇、齐贤、西渡等镇的出口蔬菜和出口花卉生产为主,发展创汇农业。
2、抓科技兴农。农业科技的重点要放到市、区两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示范户上来,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标准化绿色食品规模基地和标志性科技工程,为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筑新的高地。
3、抓品牌农业。对农产品要进行精深加工,分级包装,提高包装档次,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奉贤精品、名品。
4、抓以能人为核心的农业新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农业股份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公司等,努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二、根据园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农民增收
通过园区的科技力量、资产集聚等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加奉贤区综合实力,帮助农民共同致富。以三年为目标,农业综合加工贸易区要基本形成包括交通运输、配送服务、加工代理、仓储管理、信息网络、营销策略等多环节组成的物流大循环系统。
1、发展蔬菜出口创汇。“十五”期间要建立10万亩出口蔬菜基地,带动农户1万户。园区加工中心增加熏蒸车间、真空预冷系统、净化水系统、臭氧水降解系统。
2、加快食用菌周年化生产。通过公司将培养的各类菌孢发放到农户,通过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形成日产各类食用菌10吨以上,年总产量可达3000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带动若干个食用菌基地,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3、水产养殖业的示范和带动。在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带动全区近12万亩水产养殖业向高科技养殖发展,带动农户6000多户。
4、形成花卉苗木的产业优势。以四季花园等若干个企业为龙头,通过其广泛的花草树木订单,向周围农户辐射种植花卉苗木,带动基地的绿化产业。
5、发展种禽种苗业。在现有珍禽品种繁育场、种禽场、种猪场和波尔山羊繁育场的基础上,从现在起到明年底,区将建立金阳种业有限公司,充分依托市科研单位成立黄桃、西甜瓜、小水果、珍禽研究所,并兴办一座种苗工厂,计划“十五”期间,通过种子、种苗项目的实施,生产优质西甜瓜等种子、种苗5000万株,珍禽200万羽。
6、依靠科研示范,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通过向农户传授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让农户享受最新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以项目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让科技人员成为项目的带头人,辐射全区45万亩耕地,使12万农户受益。
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具有“一业特强、产业凸现、功能集聚、运行良好、形象兼有”的科技示范基地,使园区成为农业科研的试验区、农业科技的推广区、农业龙头企业的孵化区、高效农业的先行区、致富农民的带头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