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去年上海农业新增产值4.77亿元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933

   
历时3年的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改写了上海郊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从6比4变成4比6。有关专家指出,调整幅度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农业产业层次和整体水平得以提升才是实质。市农委近日提供资料表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去年农业新增产值4.77亿元。
   
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市郊以新品种和名特优品种开发为重点,加快种植品种更新和升级换代。传统大宗农产品以推广优质杂交粳稻、优质双低油菜为主,改良品质。目前,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5万亩,优质水稻占水稻总面积的比例,从1998年的10%提高到40%。经济作物以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开发为重点,引进经济作物、果树和绿化苗木各类新品种近300个。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表现在出口创汇增加和亩效益增加上。农产品出口额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出口蔬菜面积连续两年翻番,今年已达到8万亩。
   
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布局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相继崛起。南汇的10万亩西甜瓜、崇明的10万亩寒优湘晴优质大米和万亩花菜、嘉定的万亩葡萄、青浦的万亩草莓等,在国内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规模生产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这些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结构调整催生了一批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加速了农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上海泰晟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速冻蔬菜1万吨,产品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上海市场,带动了上海金山区和浙江嘉善县数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的发展。青浦赵屯镇与家乐福联营的果蔬配送中心,产品每天发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家乐福各大连锁店,每日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上海大盛食品有限公司年产苗鹅550万羽,屠宰加工肉鹅400万羽,建成父母代种鹅场80个,联结农户2000多家。
   
结构调整加速了农村新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培育。目前,市郊已形成专业协会、农业营销公司、农业联合会等各类新经济组织6000多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到近万个,所销售的农产品占全市种植业商品量的一半以上。这些农村新经济组织和队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出口创汇作物和名特优新小宗经济作物,以及优质适销的养殖品种。
  
   
松江水晶梨、南汇大团蜜露桃、奉贤梨枣等小水果,近两年在农村新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有效营销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