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年近花甲的余老伯谈起12月30日晚上的事儿就感慨不已:“想不到这么晚了路上还有警察,上海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那天深夜,余老伯回家路上突遭一男子抢劫。他惊骇万分,导致心脏病发作。仅仅过了两分钟,“网格化”巡逻民警就赶到了现场,不仅及时将余老伯送至医院抢救,而且抢包的歹徒很快落入法网。
余老伯的感受代表了许多群众的心声。安居乐业,老百姓首要关心的是“安”。去年以来,本市警方在全面加大“严打整治”力度的同时,进一步严密了治安防控体系,让群众越来越安全。
4月1日起,警方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在全市实施“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直接布警街面,实行24小时昼夜巡逻。变机关化为主动化,变被动出击为主动防控,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增强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违法犯罪分子由此不敢轻举妄动。目前,全市街面刑案、治安案件明显下降,警方处警速度却大大提高。
外省市频频拉响金融抢劫警报,本市公安机关未雨绸缪,严阵以待:健全了出入市境道口、外环线卡点和内环线上下匝道的“三道防线”;建立了机场、码头、长途汽车站等应急查堵机制;反抢劫实战演练已形成机制;能使犯罪分子瞬间丧失反抗能力的“秘密武器”登台亮相……2001年12月26日下午,一安徽来沪歹徒在浦东新区某单位劫得23万元公款后仓皇逃窜。兵贵神速,警方立即启动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在全市布下天罗地网。7小时后,犯罪嫌疑人在宝山区一个小汽车站被人赃俱获,无数次的演练变成了成功的实践。
欲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警方坚强的战斗力根本基于公安机关的从严治警。去年初。某警署民警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由于一时疏忽,竟让犯罪嫌疑人逃了出去。尽管此人很快被抓了回来,并未造成后果,但事后,不仅该民警受到了警诫处理,其警署领导和分局分管领导都分别进行了检讨,并被扣除奖金。“欲治安必先治警,欲治警必先治长”,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警务机制的创新,民警素质的提高,带动了上海公安机关整体工作的大提速:去年立案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件和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8%和17%,而群众的满意率上升了7个百分点。不久前公安部对全国十大城市进行问卷调查,在8项群众满意的评议指标中,上海警方有6项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