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未来5年内,上海将形成南、北、中“3+1”化工生产基地布局(上海化工区、吴泾化工基地、吴淞化工基地和闵行轮胎加工基地)。华谊集团日前制订并开始实施上海化工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整合资源,应对入世后我国化工领域面临的激烈竞争。据悉,实施化工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我国尚无先例。
上海化工产业已有近90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各企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自搞大而全、小而全的分散生产经营,严重阻碍了上海化工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据调查,实施一体化战略后,化工生产经营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可降低10%以上,准时交货率提高15%,库存下降3%,资金周转天数减少40天―60天。华谊集团提出的一体化理念涵盖四个方面:
―――综合利用、资源优化配置一体化。具体为产品一体化、供应一体化和销售一体化。上海化工区虽是一张“白纸”,但在规划和实施时,已将上游、中游、下游企业的产品、供应和销售连成一体。老化工基地吴泾、吴淞,过去各企业各管各,如今开始连起来集约化生产。如在吴泾,焦化公司的氮气、一氧化碳和甲醇正通过管网输往吴泾化工厂,吴泾化工厂的蒸汽输往氯碱公司。以甲醇为例,过去每吨运费20元左右,现仅3元。
―――物流一体化。上海化工区物流量高达数千万吨,将由物流专业公司承担。华谊集团在吴泾、吴淞的企业,也将对港口、管网、储槽运输、车队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集中配置。
―――环保、生态一体化。正在建设的上海化工区从一开始就贯彻这个一体化原则,把环保生态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老化工基地吴泾、吴淞在改造时,将关闭淘汰污染严重、消耗高的装置,确保新上项目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并作处理,环境绿化也将统一安排。
―――管理一体化。对吴泾、吴淞等老化工基地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管理革新,即按专业性质对管理机构和力量,进行优化配置和重组。
未来5年,华谊集团在上海化工区的总投资将超过200亿元,包括与拜耳公司合资在上海化工区建设年产5万吨聚碳酸酯、10万吨双酚A、2万吨聚碳酸酯掺混料项目,与巴斯夫等公司合资建设年产16万吨MDI、13万吨TDI、16万吨苯胺、24万吨硝基苯、24.5万吨硝酸项目;华谊集团所属天原集团还将建设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25万吨烧碱项目。在吴泾化工基地,华谊集团将投资数十亿元,建设氟树脂、氟橡胶、氟涂料、聚甲醛、醋酸、醋酐等一批大项目。在吴淞化工基地,华谊集团通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引发剂、硝酸及双氧水下游产品、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闵行轮胎加工基地形成年产1000万套子午线轮胎的规模,则由华谊集团与米其林公司合作来实现。随着3+1产业布局的形成,华谊集团“十五”期间的销售收入将年均增长12%,利税年均增长22%。预计到2005年的销售额可达32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