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亮点闪烁,前景灿烂。从佘山月湖景区到出口加工区,从现代农业园区到大学城……松江经济建设大气磅礴、稳健推进。一个实力有限的区级财政,靠什么支撑一批重量级项目?靠的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介入的新机制。松江区委、区政府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转变思想作风、跳出旧的框框,“一城辐射三片、三片支撑一城”发展蓝图,已开始付诸实施。
松江并非独自乘在“顺风船”上,在经济发展的“河流”上,遇到的困难同样不少:发展缺项目、投入缺资金、用地缺指标、举债缺偿还能力、持续发展缺人才、参与竞争缺实力。靠有限的区级财政,即便是小打小闹,也难免捉襟见肘。但如果守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老观念,就会失去发展时机,使松江在未来发展格局中处于劣势。
既不能小打小闹,又不能寅吃卯粮,办法只有靠调整思路。松江区委、区政府在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后,更增添了用新体制新机制开创经济建设新局面的动力。他们变过去单一的政府直接参与投资,为现在政府进行引导性投资和对外来投资进行贴息双轮驱动。具体地说,就是在区财政许可的范围内,根据一年中需要引进的资金额多少,来估算确定需要投入的配套贴息部分的数额。拿今年财政投入2亿元单独做项目,做不了几个大项目。可将2亿元用作贴息,启动的社会资金就超过了20亿元。
建一所大学要花几亿元,更不要说一个大学城了。松江投入3.5亿元征地4600亩,由此吸纳进来的建设资金超过25亿元。大学城在松江新城中崛起,引得各路投资商纷至沓来,可使松江新城建设提前10年完成。松江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才一年,已迎来了第一个出口高峰期。预计今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明年可跃至10亿美元。为加快推进出口加工区开发建设,他们推行股份制体制,吸引国内外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加拿大皇家建筑集团最近同松江东开置业合资组建新公司,计划在明年5月前完成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筑施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一度步履蹒跚,一亩地12万元,投资商兴趣不大。松江集中资金开挖出方圆400多亩的月湖。有山有水,行情看涨,一亩地30万元,迟来的投资商只能空手而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走的也是以少引多的路子,近年来财政投入1.5亿元,搭建起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到目前为止,引进的各路农业投资已超过13亿元。
松江经济建设稳步推进,一城三片的大格局已轮廓分明。一城即松江新城,三片即东北片的工业区,西北片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南片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如何顺利推进“一城辐射三片、三片支撑一城”经济建设战略,各级党政干部的作风建设举足轻重。最近,党政干部谈经济发展,经常提到“站高、看远、抓大”六个字。这是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后出现的新气象。他们是这样解释这六个字的:站在历史的高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用“三个有利于”判断工作得失;不急功近利,求可持续发展,看长远的产出效应;突出重点、有所取舍,抓住能带动地区发展的大项目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