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南京路:进击“国际一流街”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969

   
到了巴黎的人,谁不想在香榭丽舍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流连忘返?去过芝加哥,又怎能忘记密歇根大道那“辉煌的一英里”?你相信吗―――10年后,在上海,就能尽情领略同样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与“辉煌”!11月20日,上海向世界宣布:到2010年,外滩至成都路段的南京路将建成国际一流商业街。
   
第一次,中国的一条街道将目标锁定在国际一流,从“中华第一商业街”到“国际一流商业街”,南京路跟随中国入世的脚步向世界跨出了一大步!
   
“国际一流”是什么?
   
走过150个春秋的南京路,多年来一直是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商业的代表,当历史跨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当上海提出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宏伟目标时,是继续吃“中华第一商街”的老本还是向更广阔的空间飞升?南京路的命运注定与她的国家与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街”,与时俱进。
   
2001年3月21日,上海黄浦区与全球领先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正式“牵手”,为南京路制订战略发展规划。
   
尽管黄浦区一开始就提出了“国际一流”这个概念,但在当时,什么样的商业街算国际一流并无一个明确的定论。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开拓性的创意。南京路不能仅凭一个概念创“一流”,全新的理念要由全新的内涵来支撑。
   
“制定出一个框架以细化这个目标,确实是整个方案最难的一步”。为此,麦肯锡的项目人员对麦肯锡全球专家作了访谈,最终,他们用总结9条世界著名的商业街共性的方法,提炼出了国际一流商业街应有的3大特征与6大支撑要素。
   
3大特征:全球范围的知名度、高客流量、高商业收入。
   
6大支撑要素:商业街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街区配备多重功能、支柱商业有更新力、基础设施与环境良好、街区发展良性管理。
   
这个框架使世人对“一流街”的感性印象上升到系统评价,为南京路创建国际一流提供了明确的坐标与方向。
   
与“国际一流”比什么?
   
这回,南京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全新的标杆前。
   
在“知名度”与“客流量”上,南京路与国际一流商业街相比毫不逊色,国际一流商业街日客流量为50万―70万,南京路日均80万客流量,曾创下过一日迎客300万的世界纪录。但“商业收入”,全长2.4公里的这段南京路年商业收入仅是与其长度相当的牛津街的五分之二,连1.6公里长的密歇根大道一半也不到。
   
比“历史”与“风格”―――密歇根大道有被评为“全球最美商业建筑物”的论坛塔,而雄壮的凯旋门与优雅的卢浮宫遥遥相望,与温柔流淌的塞纳河构成了香榭丽舍大街的独特风景线。南京路也有值得骄傲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远东第一影院”大光明、“远东最高酒店”国际饭店……但这些见证过上海沧桑的老建筑在林立的广告牌下,历史底蕴没能很好体现。
   
比“功能”―――尽管南京路自步行街开街以来功能有所增加,但从结构上看,购物所占比重仍然偏大。随着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上街购物”向服务消费、体验消费转化,这就要求商业街改变以前单纯购物的功能,形成休闲、娱乐、旅游、展示等多种功能的组合,这是国际一流商业街发展的共同趋势。
   
比“支柱”―――香榭丽舍大街上入驻了数百家名牌旗舰店、专卖店,它们绝大部分是其所在品牌连锁店的销售冠军。而南京路仍是传统百货商店唱主角,占了南京路商品零售总额66%的中百、新世界、华联这中国商业三巨头,销售额已经连续3年负增长。
   
比“环境”―――便捷的交通、充足的停车场、大片的绿化构成了国际著名商街完善的基础设施。南京路附近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叫车、停靠都不方便,也缺少绿化和遮阳挡雨的设施。
比“管理”―――国际著名商街都是由商家自己组成的委员会与政府一起负责日常管理,而南京路目前街道管理大多由政府承担。
   
对比,可能会使人尴尬,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知差距,何以更新?
   
创“国际一流”建什么?
   
路两侧风格高雅的精品店透出温暖的泛光;店外宽阔的人行道上,三两对情侣坐在露天咖啡座内喃喃私语;下大雨的日子与朋友约见在大型室内购物广场,逛到雨停了正好赶上看露天剧场的表演;在小放映厅里看完首轮大片,再到对面的健身吧里跳个有氧操……这不是香榭丽舍,而是南京路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街的蓝图。
   
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街先要引进国际通行的一流元素―――借外力。2001年10月15日,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确定南京路将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招商引资,更新商业形态,提高商业档次,进一步降低零售比重,建成年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多功能商业街区。这是中国加入WTO后,上海零售业向世界开放的全新姿态。
   
180亿元的投资,只有小部分属基础设施类上的政府投入,其余绝大部分将通过招商引资完成―――引进国外品牌零售商家,在南京路上建起大型旗舰店、专卖店;引进世界知名娱乐集团,新建与改造南京路上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将大光明电影院改造为电影艺术中心和在世纪广场上修建露天剧场;引进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南京路兴建高档商务楼。
   
有进必有退,谁退?按照麦肯锡公司的调查分析,目前南京路上有20%左右商家既无特色,也无效益,应该坚决退出。黄浦区认同这一原则,进退由市场选择。区长徐建国说,退出的商家到南京路外发展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转变观念很重要。
   
需要转变观念的绝不仅仅是商家,外资的进入还会对南京路管理提出诸多新的要求,按照世界通行规则,政府将逐渐淡出对南京路的直接管理,更多地投入到协调与服务,而目前的南京路步行街企业联合会将逐步完善,成为类似于国外商街委员会那样的商家自律管理组织。
   
改变将是多方位的,会不会变得不像南京路?不会,徐建国的回答斩钉截铁:国际化首先是民族化,在改造的过程中,南京路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这段南京路将按不同功能定位和消费档次分为三段:外滩至河南中路形成以旅游、休闲及精品购物为主的“海上情怀”区,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建设以大众购物为主的“都市时尚”区,西藏中路至成都路构筑文化娱乐区域“明日之约”区,而且步行街范围还会扩展,“南京路不会变成东京银座那样完全高消费的场所,南京路是所有人的南京路,80万的日客流量改造后只会多、不会少,我们要让南京路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繁华、最长的步行街。”
   
放眼国际求发展,立足特色创一流,这是南京路在新世纪的选择,也是上海向世界交出的一份漂亮的入世答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