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百年供水史 今朝最夺目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2417

  如果告诉你,百年以前的“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是在英国伦敦注册成立的,相信你一定会感到惊讶;同样当你了解了百年后的今天,上海的城市供水水量和水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相信你也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1880年开始建造并于3年后建成供水的杨树浦水厂,是上海同时也是中国城市史上第一家现代水厂,当时一天的供水量为3600余吨。当时不少市民对水管中会流出洁净清水的现实疑惑不解,有说水管中有两龙相斗、喝了会得罪天神;有说水管与煤气管靠得很近,煤气的毒性会渗透到水中,买来水也不敢用。直到官府刊登告示,自来水这一当时的新生事物才逐渐被市民接受。在以后的近70年时间里,由于殖民统治和战乱不止,上海虽然陆续建造了一些自来水厂,但总体来说城市供水的格局并未发生什么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自来水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解放初期,由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有100多万劳动大众生活在简陋的草棚中,使用受到污染的小河浜水和土井里未经过任何处理的井水,饮水卫生状况极差。人民政府为根本上解决这些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条件,在全市棚户区内修建了大量的公共给水站,以每吨7分钱的价格使广大劳动群众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1962年2月,被列为当时上海八大重点工程之一的长桥自来水厂的兴建,是上海城市供水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一个开端。长桥水厂也是第一家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大型现代化水厂,为以后上海供水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上海自来水行业的飞跃式变化时期,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7年,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建成通水;1992年开辟长江第二水源,结束了上海百年来仅靠黄浦江单一水源的历史,上海市民实现了喝上优质水的愿望。如今,上海全市总供水能力已超过了每天700万立方米,供求平衡且略有富余。
  根据最新的检测结果,上海的自来水水质已全面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有关的标准,管网水浊度、余氯、细菌和大肠杆菌四项和35项综合指标合格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99%以上。一些高档居民住宅小区内,也陆续实现了分质供水,管道净水不仅保留了水体中原有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而且使用便利并对水资源不造成浪费。根据上海城市供水的远景规划,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与国外的发达城市一样,申城市民“拧开水龙头即能生饮”的愿望就能实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