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被列为今年市府“一号工程”的上海科技馆,其雄姿令人产生联想:建筑主体覆盖在一片由西向东,缓缓上升的巨型翼状屋顶之下,象征着历史演进的片断和科技的推进、发展、腾飞。市建委主任张惠民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紧紧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这一主线,注重显现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新世纪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将使上海“容颜”与“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相匹配,与国际大都市形象相适应。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首先表现为新区开发、旧区改造和继承发展历史文脉的有机结合。上海已经决定,对内外环线之间将要兴建的近20个大型现代生活居住区,实行高起点规划,从建筑风格、公建配套、交通出行、小品设置等各方面,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对于1000万平方米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则通过修整、加固、复原等方式,使之“整旧如旧”。目前,卢湾区、静安区、长宁区等区试点地块改造已经启动,展览中心、思南路花园住宅等经典建筑的改建也紧锣密鼓。老建筑的改建还走出了新路:淮海路商业街附近的“新天地”,以其原汁原味的石库门风貌征服了国内外人士,随着20余家酒吧、餐厅先后入驻,这里成为引领休闲文化时尚的代表。
强化城市综合环境建设,不但使上海“居更佳”,也显现了浓郁的文化韵味。今年以来,上海城市管理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在建筑立面整治、园林绿化布置、市政设施养护、市容环卫建设、平改坡、停缓建工地治理等6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9月15日,全市新建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被誉为“绿地四姐妹”的延中、黄兴、太平桥和徐家汇绿地,以其完善的绿地布局,丰富的植物类型,成为上海绿化建设的新景观。其中,延中绿地首次将国际先进的城市绿化“蓝绿”理念引入国内。由始绿园、感觉园、岩石园、疏林野草地、自然生态园、梦之园等“乐章”组成的“蓝绿交响曲”,代表蓝色的水和代表绿色的植物在绿地中交融成趣,体现了先进的文化理念。此外,本市还改建了9万余护栏,526万平方米的建筑立面粉饰一新,5万余米河道日显清澈……这一切,无不在改善环境的同时,通过与周边建筑风格的统一,营造强烈的文化气息。
城市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更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同时,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档次。市民都感受到,如今乘坐公交车比以前舒适了,被称为城市“流动风景”的公交车也越变越美,今年以来全市共更新公交车2000多辆,更换广告车身5000余辆。申城街道上,还出现了许多为老年人、残疾人设置的垂直升降电梯、坡道、液压升降平台、扶手,本市11个区为视力残疾者设置盲道总长已达55.1公里。曾让人掩鼻而过的公厕,如今内部设施日趋齐全洁净,外观上风格各异。据统计,近两年上海共新建公厕65座,改建183座。有关部门表示,今后的城市建设将不断通过质量、人文品位与功能的全面结合,留下更多耐人寻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