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张昌平: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20
11日下午,在参加小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热点议题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主席张昌平结合福建的经验做法,就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搬迁造福工程建言。

张昌平首先回顾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与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的村民进行视频对话。他认为,习总书记之所以牵挂这个村,是因为该村从1984年开始就实施整村的移民搬迁,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功的移民搬迁村。

张昌平介绍说,造福工程在福建大致经历了“茅草房改造、连家船民上岸、整体搬迁造新村”三个阶段,累计搬迁了122万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做法:一是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搬迁,将各项政策叠加补助款作为搬迁群众的住房首付,并帮助群众培训、找到工作,既有利于当前商品房的去库存,又有利于解决福建省当前用工不足问题;二是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尽量搬迁到群众集中的乡镇、中心村,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既有利于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实施使用效率,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山海协作,把山区农民搬迁到沿海地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按照国家标准,福建约有50万贫困人口;按照省定标准,有122.7万贫困人口。“福建计划在2016年、2017年各安排25万人实施搬迁造福工程。这个任务很重,关键是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张昌平表示,福建省政协将“加大造福工程脱贫力度”作为今年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议题,助推福建省委、省政府实施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如何保障搬迁之后农民的权益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山林、茶园等权益,这是目前推进造福工程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张昌平坦言,尽管搬迁后有住房、有工作、能致富,但是一些农民还是不愿意搬,还是舍不得离开这些山林、茶园。目前,全国各地为了农民的这些权益,发了土地证、山林证,希望将来一旦有政策,可以按照政策来兑现。即便这样农民还是不放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造福工程的进度。

为此,张昌平建议,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把农民搬迁、移民后的权益确定下来,提高农民移民搬迁的自愿自觉,确保以更大力量、更大力度推进造福工程。(林侃 严顺龙 郑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