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书记张健向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 |

市长黄晓炎向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 |

龙岩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暨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 |
“共产党好,共产党亲,共产党恩情深似海……”
7月1日早晨,在革命老区龙岩市新罗区溪南社区广场上,66岁老人王纪昌高声朗诵着他自己创作的诗歌,他声音因激动而略带颤抖,泪水在眼眶打转。
他的诗句在台下引起了共鸣,10多位胸戴大红花的老人跟着高呼:“共产党万岁!”
这是龙岩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暨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上的动人一幕。龙岩市委书记张健、市长黄晓炎出席仪式并向部分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
这标志着从7月1日开始,闽西革命老区龙岩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是城镇居民、城镇职工,还是农村居民,每人每月都将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在党的90岁生日这一天,龙岩市委、市政府以服务民生作为建党90周年最好的纪念!
在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方面,龙岩不断探索,在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农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上,又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龙岩这个革命老区都走在全国前列,为其他地区的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
“我们每年新增的财力,主要用于民生。”龙岩市委书记张健告诉笔者,过去5年内,龙岩一般预算内的财政支出60%以上都用于民生。
“对民生工作优先研究,对民生项目优先实施,对民生资金优先安排。” 龙岩市黄晓炎市长如是说。
A 养老保险
实现城乡全覆盖
龙岩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唯一一个所辖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县的设区市。在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伟大革命实践的深深印记,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著名的古田会议就是在龙岩上杭召开的。 这里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当年十万闽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中央主力红军8.6万多人的长征队伍中,有2.6万多闽西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闽西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全市在册革命烈士2.36万名,占福建全省烈士人数的一半多。1955-1965年间有68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开国将军,占福建省籍将军总数的82%。龙岩是全国著名的“红军之乡”、“将军之乡”。
2010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杭县古田镇与干部群众共迎新春佳节期间,就老区民生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后,我们将继续实施各项扶持政策,推动老区又好又快发展。”总书记的讲话,给龙岩老区人民带来清新的新风。
2010年10月16日,中国人格外重视的传统尊老敬老佳节,龙岩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后田暴动”所在地后田村举行。龙岩市比全国规划提前10年、福建全省规划提前5年,率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全市统筹,市县共担”的办法筹集1.2亿元资金,实现全市新农保的全覆盖,得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至今年3月底,全市16至59周岁参保人员89万人,参保率85%;60周岁发放养老保险金人数29.01万人,发放率99%。对于当地农民群众来说,这是继免除农业税、取消义务教育收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之后,惠及“三农”的一件大好事,是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打好“民生工程战役”的重大举措。
至此,龙岩市养老保险已覆盖城镇企业职工、农村适龄居民。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仍未覆盖,存在“空缺”, 这一群体年龄大、无职业、收入低甚至无收入,个别城镇居民困难程度甚至超过农村居民,他们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固定收入,是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之一。因此城镇居民要求享受社会保障的呼声高,愿望非常迫切。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继新农保率先实现全覆盖,年初就考虑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5月13日,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决定今年7月1日在全市全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B 医疗保险
让更多人享受改革的成果
“多亏了医保报销了大部分费用,要不然,我的病肯定会让我家破人亡的!”说起自己几次大病能够劫后余生、遇难呈祥,退休女职工郭玉儿不由得热泪盈眶。郭玉儿今年67岁,2010年因患卵巢癌、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在龙岩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住院费用112511.58元,后因病情加重,转广东省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住院,住院费用30558.66元,当年特殊门诊费用21489.23元。2010年总计医疗费用164559.47元,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6万元,职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报销70046.78元,合计报销130046.78元,报销比例为79.03%。由于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市三级医院和转外就医的情况下,仍能享受到近80%的报销比例,郭大娘感受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优越性,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龙岩市通过各项有力措施,不断扩大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成果,率先实行市级统筹。截至2011年5月31日,全市参保人数为337955人,其中在职职工248011人,退休人员89944人。
在城镇职工享受医保好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也顺利推开。为尽早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龙岩市扎实稳妥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扩面工作:2008年4月1日,龙岩市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凡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包括老年人、在校学生(含本科、大专、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生)、少年儿童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均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截止到目前,全市城镇居民医疗参保人数达到59.4万人。
为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吸引力,2011年度龙岩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居民每人每年筹资标准由原来的150元提高到230元,其中个人缴费不变仍为30元,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200元;住院起付线下降;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年度累计可报销的费用从原来成年人的4万元、未成年人的6万元统一提高到7万元;门诊特殊病种增加,由过去的6种增至11种。还将学生意外伤害纳入门诊特殊病种报销范围,学生意外伤害纳入门诊医疗费报销起付线为100元,报销封顶线为1万元,报销比例90%。居民医保政策的调整,极大提高居民参保积极性,推动了龙岩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
“以前看病都得自己花钱,根本没有人报销,现在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终于有人给报销了,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感谢党的好政策啊!”受惠于城镇居民医保新政策的林小丽感慨万千。今年57岁的林小丽是龙门居委会居民,2008年7月开始每年都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0年11月突发呼吸困难,就诊于福建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肺气肿、II型呼吸衰竭。2011年1月至5月共住院2次,医疗总费用131650.43万元,扣除自费药品、自付比例药品费用及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已报销的基本医疗费用后,其余医疗费大部分都报销了。
C 失业保险
人生路上的“风雨亭”
“多亏参加了失业保险,要不现在失业了,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得当‘啃老族’了。说实话,当初企业经营状况很好,我年龄也不大,怎么也没想到会失业,麒麟水泥厂会被政策性关闭,要是没有失业保险金,生活还真是一时没了保障。” 打算准备去外地找工作的失业人员刘云天对失业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说。
失业保险是生活保障、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保护伞”。仅2010年,龙岩市全年征缴失业保险费57944万元,完成全年征缴计划5100万元的113.6%;龙岩市全年发放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720万元;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降低失业保险费率1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受益企业6383户、受益职工181526人、减轻企业负担2787万元;扩大失业保险金支出316万元,受益8739人,其中用于创业培训180万元;2010年12月龙岩市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是2930人次;全年培训失业人员10088人。
前几年许多人在工作期间很少想到失业以后生活会怎么样,因此参加失业保险意识不强,而个别私企为了降低成本,不愿给职工缴纳失业保险金。为使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加强参险意识,市劳动保障和税务部门多次进行政策宣传。劳动保障部门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而税务部门则加强了扩面、征缴工作,部门之间加强了联系与沟通,努力做好失业保险各项工作。
为适时提升新形势下失业保险保障能力,满足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需求,2011年3月失业保险管理机构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及时调整了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市属、新罗区、漳平市企业失业人员人均由550元/月调整至650元/月,其他县(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由人均450元/月调整至人均550元/月。
与此同时,龙岩市失业保险机构还委托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失业群体技能素质,为失业人员免费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2010年为10088名失业人员开设了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失业人员求职愿望,简学易懂、操作性强的十余种培训专业,如计算机、烹饪、家电修理、电工等。失业人员通过参加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为今后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D工伤保险
福建全省率先实行强制扩面
“有工伤保险保驾护航,我们采矿企业就有保障。”这是发自漳平大深铁矿采矿企业外包队负责人朱经理的肺腑之言。
在2004年1月《工伤保险条例》尚未出台实施前,朱经理作为大深铁矿采矿外包队的负责人,每年为其职工因工伤支付了大量的医疗及赔偿费用。有时一年辛辛苦苦干下来,不但没有赚到钱,甚至还要赔本。2007年6月23日,朱经理外包队2名矿工(雷某、袁某)在井下进行打眼放炮作业时,不慎被炮炸伤,雷某当场死亡,袁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由于在事故发生之前,朱经理已经为其外包队的全部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漳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时指派负责工伤认定的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并做出工伤认定,漳平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也及时给予办理工伤保险理赔手续。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共赔付工伤保险金20多万元,大大减轻了朱经理的经济压力。有了工伤保险保驾护航,朱经理的外包队终于有了保障,每年也都有可喜的获利。
2010年以前,龙岩市工伤保险实际实行的是县级统筹体制。为增强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市政府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行工伤保险全市统筹。针对部分企业参保意识淡薄,有的职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因工伤(亡)致贫的家庭不断增加的情况,市委、市政府要求工伤保险强制扩面,对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县份开展专项检查,到2012年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2010年9月至11月,市政府组织劳动保障等七个部门分四个检查工作组,对全市工伤保险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有力推动了龙岩市工伤保险工作开展,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保工作得到突破性的推动。至2010年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75万人,完成扩面任务2.7万人,完成省里下达0.7万人扩面任务的385%。同时,全市各社保中心用3个月的时间采集全市17万工伤保险人员和参保单位的数据信息约1200万项,实现了全市工伤参保人员信息由市中心管理的要求。他们还认真组织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全市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按照省市劳动能力鉴定实施办法聘请专家,采用专家新老搭配、编组单位交叉的办法进行组织,根据专家意见提出鉴定结论。2010年全市鉴定伤病人员708名,只有5人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申请鉴定,再次鉴定人数在福建全省各市中最少。
E生育保险
企业女职工的“定心丸”
“工伤险、生育险真是企业职工的‘定心丸’!”漳平市木村林产有限公司职工张丽芳怀抱婴儿激动地说。
原来,2010年3月的一天,张丽芳下班后,由同事张南森驾驶的二轮摩托车载着回家。路上,摩托车与对向驶来的轿车发生刮碰,已怀有8个月身孕的张丽芳右大腿受伤。后经公司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为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规定,认定张丽芳遭遇的交通事故为工伤。知道这一消息后,张丽芳犹如吃了颗“定心丸”。2010年4月张丽芳转院至漳州175医院,接受了右股骨干骨折开复位内固定术,因足月妊娠入妇儿科,于2010年5月11日剖腹产,生下一子。根据张丽芳所在企业漳平市木村林产有限公司为该职工交纳生育保险满一年,符合生育保险的条件,劳动部门给予办理相关手续并支付保险金,大大减轻了张丽芳的经济负担。
为提高生育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有效保障生育女职工的合法权益,龙岩市从2011年1月1日起,全市生育险实行统筹,达到全市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缴费标准、基金管理、生育待遇支付标准、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目标。至2010年底,全市参加企业生育保险13.81万人,同比增加43.09%,完成年度任务115.08%,征收生育保险费1738万元,同比增长42.77%,支付生育保险费699万元,同比增加5.70%。
7月1日这一天,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龙岩市以服务民生向党的生日献礼:继去年10月实现“新农保”全覆盖之后,“七一”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推动老区迈向全民医保、全民社保的时代。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没有后顾之忧。”龙岩市市委书记张健如此描绘他心中的“幸福”。
“民生就在我们身边,搞民生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能快则快,不断拓展领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是与我有关的。”张健说,“这也是我们构筑‘幸福龙岩’的关键所在。”
“一件又一件实事的实施,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老区人民。”龙岩市黄晓炎市长表示。
“目标明确,任重道远。”在龙岩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开明看来,先试先行成为龙岩在建立城乡保障体系中一贯坚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