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处主要战略方向的“第一线”、“最前沿”。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光荣的革命历史,使福建人民对国防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八闽大地上,“双拥潮”风起云涌,“参军热”经久不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绩斐然,国防教育基地开展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成绩里面,包含了福建省扎实高效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一份功劳。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建省军区一直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工作,注重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普及发展,有力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良好氛围。
军民共建联国防
军地齐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国防教育的强大合力,是福建省国防教育的强大保障。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建省军区把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纳入海西发展战略,在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筹划、共同建设、协调发展。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将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和文化宣传范畴,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讲评;财政部门将国防教育经费列入政府年度经费预算,给予有力保障。公安、安全、工商、司法等部门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各自职责范围,融入执法检查、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中。
积极为驻闽部队解难题、办实事,是各级国防教育委员会的重要职责。2007年以来,福建省连续出台4个拥军优属法规文件,各地也出台相应措施办法,较好解决了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等问题。福建省委省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700多万元,帮助部队发展农副业生产;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部队科技创新。2006年以来,福建全省各级各部门共投入3亿多元,支持部队训练、文化、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0多个,帮助部队完成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270多个,为部队培养各类人才6000多人。
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福建省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各地采取脱产培训、在职自学与党委议军等办法,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前线意识和组织指挥能力,实现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国防教育普及率达100%。
教育渠道进一步拓宽
近年来,福建全省各级努力挖掘社会资源,拓宽教育渠道,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活动,有效扩大了国防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充分发挥福建省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是福建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成功经验。
2007年10月,省政府正式命名了98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基本辐射了福建全省9个设区市的大部分地区,是全国国防教育基地最多的省份。基地命名以来,共接待参观学习群众、部队官兵等人员近2000万人次。古田会议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等7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8月,福建国防教育网建成,先后开设了海西双拥、福建人防、教育基地等22个专栏,并与省教育网、各类校园网有效链接,截至目前,网站信息量达4万多条,网站页面总访问量达168万人次。各地也依托当地政务网开通国防教育网站,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国防教育网络。
国防教育讲师团也是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目前,福建全省共有各类国防教育讲师团153个1051人。8年来,各级国防教育讲师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宣讲3000余场次,直接听众达800多万人。
各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出版物在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普遍开设了国防教育专栏或专题节目。同时,国防教育公益广告宣传活动逐步推开。
筑牢固国兴邦基础工程
多年来,福建省立足国防教育长远发展强根固本。2008年5月,省政府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了修订《福建省国防教育条例》调研立项。时隔两年,今年,省国教办将会同省政府法制办、福建师大人武学院等单位,对《条例》相关内容进行集中修订完善,并力争明年底前颁布实施。这意味着福建省国防教育工作不久将驶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近10年来,各级先后在福建进行了40余次大规模的演训活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也都从财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近3年来,驻闽部队被列为“四优”(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优先付款、优先施工)建设工程项目达100多个,还有41个重点国防建设项目列为省“十一五”规划。
在民(人)防建设上,各地统筹民防、交战、信息、物资支前保障体系等各项建设,近3年新建人防工程面积27.7万平方米,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
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福建全省已涌现了一大批热心国防教育、积极支持国防建设的先进典型。他们当中,有“抢险救援勇士”郑忠华,有“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人物”刘维灿,“拥军妈妈”施丽蓉……今年,“两栖精兵”何祥美的先进事迹又再次在八闽大地掀起热潮……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也教育引导着干部群众“开放不忘国防、致富更思拥军”。(包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