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省林产业已成为兴林富民的有效载体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8

林业是福建省经济的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保障。福建省率先实施的林改,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激活了农村经济,激发了林业产业的活力。近年来,福建全省林产业总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去年更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9%,居全国第二。

上半年,各地各部门持续运作,不断开拓创新,克服了冰冻雨雪灾害、南方暴雨等困难,林产业发展持续了好的形势、趋势、态势和气势。福建全省规模以上林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55.71亿元,同比增长36.1%;销售产值430.77亿元,同比增长36.5%。主要林区的农民从林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继续占到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林产业已成为海西发展的一块坚固基石。

科学经营林产业

产业是林业的重要一翼,没有产业的林业是不完整的林业。产业兴,则林业兴;产业活,则林业活;产业强,则林业强。

省林业厅产业处处长朱勇茂说:“得益于科技进步,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科技对林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去年初,福建省率先出台实施《福建省林产加工业发展导则(试行)》,旨在整顿“五小”企业,鼓励发展节约、高效、循环利用资源的项目和产品。截至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已清理2228个高消耗、低效益或高污染的木材经营加工场所,预计每年可减少木材浪费100万立方米以上。

借助“6·18”,福建省林产业实现了技术要素的集聚,推进了林业创新,林产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幅提高。由南京林业大学与永定紫金木业有限公司对接的厚型中密度纤维板制造产业化项目,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轻基质育苗网袋生产及工厂化育苗”、“纳米改性竹炭系列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及其应用”3个项目被评为2007年度“6·18”十大优秀转化项目。

推动产业升级

建瓯三森竹木有限公司9年前创办时,发展举步维艰;如今,成为福建省最大的竹胶板加工企业,年生产竹胶板180万平方米,带动了上万户竹农增收,产品还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总经理周樟成说:“这得益于‘中国笋竹城’大品牌形成的产业洼地效应,借助各级对‘中国笋竹城’的扶持,公司下一步将瞄准国家免检产品,通过做强品牌做大企业。”

建瓯市“中国笋竹城”是福建省林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两区两城”之一,已引进规模企业49家,产品达500多种,有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煮笋罐头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竹胶板、竹地板产量福建全省第一。

朱勇茂认为,林产业对林业的重要性,就如工业对财政的重要性。只有产业发展了,加工水平、木材利用率不断提高,才能更多节约森林资源,更好地发展森林资源,实现林业持续发展。他说,要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两区两城”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带动、品牌带动,促进产业集聚与升级。

通过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集聚效益,林产业成为三明市第二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去年第三届林博会签约的林业项目,已有12项建成投产,实际到资6.3亿元。今年1至6月,三明市规模以上林业企业实现产值68.14亿元,同比增长21.50%,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通过项目带动集聚要素、增强后劲,通过品牌带动提升质量、增进效益,福建省形成了一批优势明显的产品品牌、带动力强的区域品牌。目前,福建省已有65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6个省名牌产品。上半年,林业行业又增添2枚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6枚。

优化发展环境

在今春的冰冻雨雪灾害中,受灾严重的县(市)经济损失80%来自林业。这场自然灾害,是对福建省林业发展的一次考验。

各级林业部门迎难而上,简化了受灾林木的采伐审批手续,对需要采伐清理的林木,就地确认核实、就地核发采伐证、就地指导采伐;设立受灾木竹运输绿色通道,畅通木材运输、销售渠道;对于处理的受灾林木,免交林业育林费和维简费。

经过协调,福人木业、南纸、永林、青山纸业、青州造纸、大亚集团、王斌集团等10家木竹加工企业倡议,按照灾前市场价格敞开收购受灾木竹,并且现金支付,不打白条。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从重管理轻服务向强化服务转变,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这些年,福建省林业部门持续完善政企、银企、科企、校企、农企和市企对接平台,创新对接机制,丰富对接内涵,拓展对接广度和深度,有力助推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受林业部门的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林科院院长张齐生连续参加6届“6·18”,每次都带来不少先进适用的项目。今年“6·18”,福建全省林业部门共征集、推介林业科研成果208项、企业技术需求和行业发展空白点99项,对接项目205项,总投资20.8亿元。这些对接项目更加突出产业导向作用,项目成果领域更宽,带动农民增收的项目更多。

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以林权证抵押贷款为主体的贷款新机制引导下,福建全省林权抵押贷款累计达到41亿元。其中,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累计发放11.6亿元,受益农户6万户。绿树青山真正变成林农致富的靠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