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台湾政党轮替,两岸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对台交流前沿的福建,更是积极依托“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着力推行各项先试先行举措,在对台经贸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记者从省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至五月底,福建全省利用台资151项,按历史可比口径:合同台资7.06亿美元、同比增长70.6%,实际到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7.7%;按验资口径:合同台资3.81亿美元、同比增长44.3%,实际到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6.2%。福建全省对台贸易总额达32.81亿美元,同比增长41.39%;其中对台出口4.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自台进口28.12亿美元,同比增长47.3%。近两个月来,对台经贸工作呈现以下新特点。
争取中央支持福建省先行先试取得新突破
6月5日,国务院发文正式批准福建省设立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海沧保税港区比照执行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功能及优惠政策,具有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并享受境外货物进入港区保税;境内货物进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政策。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的获批,对做强做大海峡西岸港口群,将厦门港建设成国际枢纽港,推动对台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经努力争取,促进商务部、海关总署在“5·18”海交会上宣布将增设厦门大嶝、东山铜陵、晋江深沪、宁德三沙4个对台小额贸易扩大开放试点口岸。福建省试点口岸已由原有的福州马尾、泉州石井2个增加到6个,为先试先行,加快对台经贸发展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推动闽台商会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取得新进展
充分发挥闽台促进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与台湾重要的工商团体、大企业集团建立联络机制,促进闽台产业对接不断深化。在去年与台湾区电机电子同业公会签订《交流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今年“5·18”海交会期间,又与台北市进出口同业公会签订了《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与台北市进出口同业公会交流合作备忘录》,从而促使闽台产业对接从生产制造业领域拓展到商贸流通领域。今年以来,省对台经贸工作小组办公室还与台湾工业总会、台湾工商协进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方式,下一步将向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方面推进。
闽台产业对接呈现新局面
今年以来,福建省与台湾大企业集团开展的闽台产业对接,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台湾富邦银行投资厦门商业银行项目已基本成型,这是首例岛内银行转投资福建银行案,成为两岸金融合作的新亮点。台湾一些大企业近期多次派考察组来闽对大型购物中心、证券业项目进一步深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已在具体选点,加快推进落实。6月中旬,闽台促进会邀请台湾区石化工业同业公会来闽考察,并参加在泉港区举办的“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在活动中,台湾区石化工业同业公会与泉州市泉港区政府签订了相关合作意向书;同时,随访的两家台湾石化公会成员企业还分别与福建省石化企业商谈,达成了合作开发丁二烯下游产品项目、石化原材料利用项目,并确定7月份将派团来闽深谈。
根据福建省委常委会有关对台工作的总体要求,各级外经贸部门加大力度,扩大吸收台资,着力推动合资大项目落地,吸收台资大项目取得新成效。4月17日至6月10日,福建省新批台资项目80项,总投资7.48亿美元,合同台资3.07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有15项,总投资额达6.41亿美元,合同台资2.4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