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盛大日子。
30年的风雨历程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继续改革开放才能复兴中国。
如何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成为出席全国“两会”的福建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关键
“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关键”,“以进一步的思想大解放来推进海西的大发展”。代表委员们共同表达了这一看法。
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建发集团董事长王宪榕代表认为,解放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赶快去改、去做,迎头追赶。
龙岩市委书记张健代表说,要实现海西先行,首先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先行。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沿海意识,树立争先意识;正视困难,研究差距,奋力追赶。
许连捷、吴惠天委员表示,社会发展了,我们的行政体制和工作方法也将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改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走深化改革,更加开放的道路。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根本解决。福建省代表委员在会上对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国有产权交易存在的问题,林强代表指出,目前国有产权交易存在利用公权力制造新的垄断,利用垄断地位攫取不当利益,利用制度缺憾规避法律约束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他建议,采取政企分开,明确产权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加强立法,防止规避法律法规;规范市场,防止非法垄断市场;规范产权交易方式,明确电子竞价是拍卖的一种形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欧阳元和代表在发言中说,淘汰落后产能是经济发展提升阶段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以钢铁行业为例,政府文件多次明确要淘汰落后产能,但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他建议,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对产能过剩产业要严格控制生产总量,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强先进生产能力建设。
如何推进福建港口企业的整合重组,实现“以港兴闽”,多位代表委员就此专门提出建议。赵静代表建议,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做强做大厦门港。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更多的代表委员,将注意力放在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上,为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坦诚献策。
邓力平代表建议,要研究公共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注重财政收入增长和公共产品提供的可持续性。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般性和专项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税制改革步伐,加强设立环境税研究,推进资源税制改革。
李欲晞代表在会上也提出关于财政政策的几点建议。他认为,要采取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政政策,采取有利于鼓励居民投资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有效控制收入差距及物价水平。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重视研究国际经济的变化和问题,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也是代表委员们在发言中讨论较多的话题。
来自厦门特区的刘赐贵代表建议,将厦门象屿保税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东渡港区“三区合一”,整合为综合保税区,实现“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进一步提升“三区”运作水平,增强港口服务功能,顺利对接高雄自由贸易港区,推进两岸经贸交流。
简少玉委员建议,要力争在吸引外资上游产业和产业链的高端上有所突破,研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台资重大项目实行特殊政策,争取中央放宽对台湾经济有影响力的产业政策,准予产业布局,使台湾的支撑产业向福建转移;加强服务贸易招商,制定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国际服务贸易公司、国际营运中心在福建设点,尤其要把世界知名的几家大型服务贸易企业吸引到福建设点;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发挥福建省在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推动省内企业大力发展境外贸易网点和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等要素的输出,支持企业采用参股、并购、租赁等方式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境外技术研发、境外工业小区建设。
陈绍军委员也建议,政府要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台湾同胞到福建投资设厂;出台配套政策,多为台商排忧解难,扶持台资企业生产经营;组织专门机构对台湾的相关产业进行研究,分析每个产业的特点和优点,寻找这些产业与福建相关产业的对接之处,创造条件,促成更好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