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省环保产业涌现一批“中国第一”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0

和其他企业不同,环保企业一出生就被打上“环境保护”的烙印,因而比传统行业多了一份“公益”色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队伍。从在全国率先出台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政策,到龙岩环保产业基地在国内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具领先优势,近年来,随着福建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助推,福建省的环保产业迅速崛起、迅猛发展,涌现了一批以环保为己任、敢为人先的龙头企业,成为全国节能减排和生态重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环保产业品牌奇葩朵朵开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今天又成长出全国环保高科技产业的龙头企业龙净环保。这家全国环保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已经连续5年产销量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从1971年建厂的5万元到2006年工业总产值22亿元,龙净始终专注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研发生产,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创造了我国环保产业的一个奇迹,并蜚声国际。

在山西华能榆杜电厂,龙净成功完成了世界最大的2×300MW机组循环流化床项目,使其脱硫效率达95%以上,让国际同行赞叹不已;在三明钢铁厂,龙净在全国首创烧结机烟气成功应用干法脱硫工艺,脱硫率达到99%,每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多吨,让国内其他钢铁厂争相前来学习取经;在山东邹县电厂,龙净制造的电除尘器在2台100万kW超超临界机组上应用,又开创国内先河……

“没想到中国一个偏僻的山沟沟里竟然有一条如此神奇的环保巨龙!”日本三菱、美国通用、德国鲁奇等国外同行专家慕名前来考察后纷纷竖起大拇指。“龙净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环保企业!”考察了全国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后,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陈锦华激动地说。

“在一盆水里,滴一滴墨水将其污染容易,但让水恢复洁净却很难。”龙净环保公司总经理黄炜用简洁的比喻道出了环保技术的难度与复杂性。由于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各种污染让环境付出代价。为了让被污染的空气和水恢复清新和洁净,龙净通过艰苦攻坚和科技创新,填补了国内外一个个技术空白。如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频电源技术,成为我国电除尘器供电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并使中国成为国际上掌握该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而从德国引进的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改进,居然引来“师傅”德国鲁奇公司的专家倒过来向“徒弟”龙净环保“取经”。仅2005年,龙净就申请国家专利21项,稳居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领先地位,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环保企业。

如今,在这一“龙头”的带领下,龙岩市已形成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集群,成为福建省环保设备研发制造最集聚的地方,走在国内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前列。到2010年,龙岩市环保产业产值将达50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环保产业基地之一。

除了龙净环保,在福建省环保产业的百花园中,新大陆环保、大拇指环保、丰泉环保等一朵朵奇葩竞相绽放。大拇指环保去年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少数在境外上市的环保高科技企业之一;丰泉环保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垃圾焚化炉生产基地、国内产销量最大的焚烧炉制造商,并于今年7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主板市场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登陆德国主板市场的企业;新大陆环保自主研发的现代紫外C技术,则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成为我国大型紫外线消毒设备国产化的龙头企业,在大流量的城镇污水、中水回用、油田回注水和中央空调空气消毒等领域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紫外线消毒的空白;福建嘉园环保和泉州天龙环保生产的有机废气污染治理装置,也占据了全国有机废气治理市场的四分之一……越来越多国人惊奇地发现,一批国内顶尖环保“高手”来自海峡西岸那片大地。

“福建省环保企业在水、气、声、渣四个环保污染治理领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尤其是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福建省环保产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说,福建省环保企业近年来重视科技创新,掌握了一批自主技术专利,实行独立开发,形成规模化生产。目前,福建全省环保产业年总产值已从2000年的67亿元迅速攀升到210亿元,占福建全省生产总值约2.8%。福建全省拥有环保及相关产业从业单位近千家,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并以每年20%左右的增长速度突飞猛进,预计2010年福建全省环保产业年总产值将超过500亿元。

“福建一批品牌环保企业在国内外之所以如此之‘牛’,跟福建文化有很深的关系。”采访中,不少企业家表示,“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的福建文化,成为福建人创业的精神源泉,而之所以选择环保产业,是因为“环保产业不仅能挣钱,更是一项积德的公益事业。”

政策“劲风”助绿色产业腾飞

“环保产业是个特殊产业,比其他产业更需要政策拉动。”省环保产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说,为扶持福建省环保产业迅速壮大和腾飞,福建省在“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把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福建环保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2%,力争将环保产业打造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新兴绿色产业。

近年来,省政府陆续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系列的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政策,吸引社会投资近40亿元,实施产业化项目近60项。同时,福建省不断加强机制创新,出台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机制,推动环保产业真正成规模、上档次、产效益,健全完善产业化政策促进环保产业做强做大。

与此同时,福建省建立完善环保产业项目库,利用“6·18”、“9·8”等平台,以及其他有效的招商载体,筛选环保技术、产业需求,推荐性价比具有优势、经济适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引导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制造业、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项目合作,每年技术和项目对接合同金额都在亿元以上,并得到国家资金扶持。如龙净在“6·18”上对接的BEL型电除尘器项目,已为企业实现20多亿的合同订单。

为落实节能减排,福建省还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出台削减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具体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减排。对排放二氧化硫的燃煤企业,将实施差别电量和替代发电等;对不按计划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或管网配套年度任务的市、县(区),将实行区域限批,促使企业安装优质环保产品,扎扎实实落实减排任务。另外,福建省还拨付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优先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企业以及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重大示范项目,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有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福建省环保产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环保产业的企业家们纷纷表示,随着政府和民众对环保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信福建省环保产业将创造出更多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腾飞的绿色产业将让八闽永葆绿水青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