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为切实保障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福建创新地质灾害危险点防治方式,变临灾转移为灾前综合防治,通过搬迁、移民,切实消除地灾的威胁,使大批搬迁居民安居乐业。
在松溪祖墩乡下店村村民黄增金刚盖好不久的新房里,老黄说:“每天干完农活,能够在家里安安稳稳地休息,心情甭提多舒畅。” 老黄一家原先住在一个依山而建的村落里,前些年那里的山体出现裂缝,有滑坡的危险,被省里定为地质灾害点。说起以前的居住环境,老黄仍心有余悸。
黄增金说:“以前下大雨我们都要跑出(屋子)来,不敢住里面,假如(滑坡房子)塌下来怎么办。”
不仅这些村民们担心受怕,遇到可能产生灾害的天气,当地政府也高度紧张,往往要出动汽车、动用人力把村民送到安全地带。突土地政府也曾考虑治理滑坡,但经过测算,要花费好几十万元,甚至比搬迁费用还高。
变化发生在2005年,那一年,省里决定对地灾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对难以治理或治理费用大于搬迁费用的地灾危险点,逐步实施整体搬迁。也就在这一年,黄增金和村里的十几户邻居拿到了当地政府统一安排的地灾搬迁户建房用地。利用98平方米的宅基地,老黄建了一座四层楼的房子。根据规定,老黄领到了政府给每户地灾安置户5000元的搬迁补助,用地管理费、手续费等还享受到减免优惠。
松溪祖墩乡土地所所长严荣说:“普通的建房户土地这边要交费,建设站那边也要交费,跟正常的相比,(地灾户)就可以少交两千多元)第二年,老黄和乡亲们先后搬进了新居,在宽敞明亮又有安全保障的新房过日子,大家伙心里踏实多了。”
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说,现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更多农民能睡上安稳觉,他们心里也相对踏实一些。
政府在为地灾户选择新居住址时,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搬迁居民点向中心村、小城镇集中。政和县地灾搬迁户宋开荣告诉记者,一家子搬下山来,不但消除了地灾的威胁,还有利于子女教育,原先他的孩子上学要步行3公里左右,如今学校离家只有几百米。
按2006年摸底统计,福建省需要搬迁的地灾点有四千多处(4091),涉及三万六千多户(36305户)15万多人(155786人)。2005年以来,省级财政拨出6700万元专款,帮助福建全省63个县(市、区)1400多处(1453)处地灾点,5万7千多人(57386人)实现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