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福建省“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正式启动,福建全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每所中小学校将建设自己的网站、教师和学生也将创建自己的网页,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配置”向“管理、应用”的转变。这是福建省教育事业促进公平、均衡发展的一个新举措。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福建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2006年,福建省比中央要求提前1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为农民减负6.78亿元,惠及中小学生361万多人。从今年春季开学起,福建省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为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福建省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水平的差距,今年省级300万元普高发展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强化对农村高中的扶持。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出现喜人的局面。在晋江,今年晋江汽修厂整体搬迁到晋江华侨职校校园内,成为晋江华侨职校汽修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全方位的实践平台。学校实现了“前厂后校,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将为毗邻的企业输送大量的人才。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今年2月他们与大型企业永辉集团开展合作,在校内建立274平方米的让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商贸实训基地。目前,福建省43所中职学校近2万名学生在140多个企业中进行“半工半读”。中职教育实行灵活学制,允许学生根据学分制试行办法,分阶段完成学业。10月,省教育厅公布省首批75对中职学校重点校与一般校结对子协作名单。“十一五”期间,福建全省将实现每所中职重点校均与一般校结对子。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编制《2005-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规划》,重点扶持100所中职学校,安排省级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资金1500万元,对国家级示范性中职校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的项目学校进行补助。通过这些举措,使职教与海西建设贴得更紧。
与此同时,高校支援协作也进一步加强。1月召开的福建重点建设高校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省教育厅举行了重点建设高校与新建本科院校支援协作的签字仪式,支援协作工作在相关高校间迅速展开。厦门大学等6所重点建设高校与泉州师范学院等9所院校开展。首轮支援协作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福州大学与三明学院成立了支援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各支援协作高校在加强学科专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武夷学院(筹)邀请了福大化学系主任到校指导第一批升本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福建工程学院聘请华侨大学商学院院长指导该院经济管理系的学科建设。各支援协作高校也积极指导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教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海西人才支撑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