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省节约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19
对福建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而言,ERP(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带来了明显效益。2001年公司借助ERP,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改造,连续3年实现综合指标增长,今年前9个月主营收入又增长14.26%,管理办公费下降了9.9%。
  这是近年来福建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综合管理成本的一个生动例子,也是福建省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缩影。
人均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50%
  “去年福建省人均GDP综合能耗为0.748吨标煤,是全国人均GDP能耗1.5吨标煤的50%,为全国最低。”省经贸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叶用成说,“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十五’期间福建省对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
  福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福建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初,省节约用水办公室成立;2002年,开始实施《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2004年8月,成立有16个委厅局参加的省资源节约领导小组;去年11月福建省委下发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设节约型社会;随后,又再次强调,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今明两年重点做好“四节(节水、节能、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工作。
  目前,省发改委已将福建省节约型建设专项规划列为“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省经贸委正在制定福建省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今年将通过实施“251”工程,积极推动节约型社会示范试点工作;省信息产业厅正制定企业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推进企业信息化;省建设厅推出了包括推广绿色照明、建筑节材、绿色公交在内的13项措施……
“四节”成效凸显
  为节约用水,福建省对工业、农业、城市分别制订了节水办法。工业上,从高耗水行业入手,加强节水技术改造。青纸、南纸等企业投入数千万元资金,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49%%,冶金、化工等骨干企业单位取水量也优于全国的水定额标准。
  农业上,2004年福建全省共实现节水灌溉面积821余万亩,福清东张灌区、莆田东圳灌区、泉州山美灌区等一系列大中型灌区经过节水改造,已成为福建省农业节水示范基地。同时,全面推进城镇生活节水。一方面,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另一方面,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
  去年福建省采取13条措施,开展节电、节能活动,对年耗电5000万千瓦时以上的80家企业进行跟踪管理,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低效高能耗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通过3000多项节能技术改造,共节电15.67亿千瓦时。此外,福州市还在福建全省率先试行城市节能照明工程。
  福建省人多地少,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为节约用地,省国土资源厅严格土地审批,今年出台了集约用地的具体办法。省建设厅还与发改委、国土厅制定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指标,促进集约用地,编制村镇住宅通用图集,引导农民集中建房。其中,“工业梯田”巧建厂房,“飞地工业”模式的实施……都是集约用地的点睛之笔。
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资源
  有人说,没有废弃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十五”期间,福建省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福建全省已有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渣等30多种废渣被广泛利用,综合利用产品涉及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20多个品种。每年有223万吨炉渣和冶炼炉渣被用于生产水泥及各种新型建材产品,有208万吨粉煤灰被有效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3.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8个百分点。
  再生利用方面,去年福建全省废纸利用量140万吨,占造纸总产量的55%,利用废钢200万吨、废铝6万吨、废轮胎3万条。
  作为我国南方最大林区,福建省每年将约300万立方米的砍伐加工剩余物及各种枝桠材和次小薪材,进行再利用,年加工人造板230万立方米,生产活性炭6万多吨,福建全省木竹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相当于每年少砍伐6.2万公顷森林。
  当城市餐饮业所产生的潲水油、煎炸油和地沟油令许多人头痛时,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却利用自主开发的DYD催化剂,使95%以上废动植物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目前公司年产生物柴油2万吨,今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
  福建省首座垃圾发电厂——晋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后,几乎“吃”掉了晋江全市所有的工业垃圾,基本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生态省的建设,不仅要注重“四节”,还要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福建省委、省政府把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九大支撑体系之一,成立了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批准实施《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与此同时,农业部门制定《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及污染治理规划,组织对禁建区内畜禽养殖场进行治理、搬迁或关闭,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行“猪—沼—果(草、菜、鱼、电)”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建设部门组织编制了《闽江流域乡镇垃圾整治规划》等,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
  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但有效缓解了福建省资源不足问题,同时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据统计,去年,福建全省有166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享受到国家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今年福建省列入循环经济国债重点扶持项目共5个,投资金额6亿元,并得到国家6000余万元拨款补贴,属入选项目最多的省份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