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首个海港口岸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10月下旬,经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验收后,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港正式启用。
2004年9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在秀屿港设立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项目。当年12月1日,处理区一期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一期工程投资5500万元。该处理区分为检疫除害处理场、检疫堆场、原木剥皮处理场、检疫合格场等4个功能区,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米,年处理进口木材150万立方米。至目前,处理区投药、循环、检测、尾气回收等4个熏蒸设备控制系统运装正常。
目前莆田市从事木材业务的人员有16万多人,已在全国形成了庞大的木材销售网络,规模以上企业就达750多家。在实施“民资回归”工程中,莆田市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建设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木材加工区,使其与总投资30亿美元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优势互补,构成该市木材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利用5000亩废盐地、于2005年元月开建的秀屿木材加工区,是秀屿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的配套项目,目前已有莆田宏龙木业、莆田北岸林业等多家大型企业,今年以来该加工区已引进32个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在北京经商的莆籍企业民营企业家王子龙,投资1亿多元,在该加工区创办木材企业,现已开工建设。
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一期工程属国内首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该处理区布局设计合理,创新了熏蒸处理设施建设的方案,使用了国际先进的除害处理技术,达到了大规模处理进口原木的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熏蒸处理场能对熏蒸气体投放、气体环流、气体浓度检测等实施自动化监控。熏蒸处理过程采用计算机对熏蒸仓的温度、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便于监管和效果评价。有载试验结果表明,熏蒸处理各系统运转正常,熏蒸仓气密性好,药剂快速均匀分布,试验杀虫效果达到100%,能够确保除害处理质量;熏蒸处理各系统运转正常,熏蒸仓气密性好,药剂快速均匀分布,试验杀虫效果达到100%,能够确保除害处理质量;实现了各熏蒸仓之间的溴甲烷气体循环利用,减少了溴甲烷的投药量和排放量,达到了安全、环保、经济的效果。
过去,莆田人从美国等国家进口原木,只好到日本、韩国等作检疫、除害,然后再转运入境,其成本高昂。在日本、韩国或香港每立方米处理费高达8美元,还得加上中转卸驳等费用,而在我国境内检疫处理,仅需1.2美元。每艘船木材按3万立方米算,费用相差100多万元,许多企业难以长期承受。秀屿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不仅减少了莆田本地木材企业进口木原的成本,还将为我国东南沿海各地进口原木,解决大规模快速检疫、除害处理等难题。
目前,莆田市正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该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谋划发展时,莆田市将做强做大木材产业,力争使之达到50-100亿元的规模。同时将发挥这个处理区的最大作用,带动该市木材加工贸易业的发展,不断延伸木材产业链,使木材产业成为莆田市的主导产业,使莆田真正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木材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