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市民代表踊跃建言:福州山上亭台楼阁都应有名字

来自:福州晚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1

  “摩崖石刻要保护好”“多做些宣传册”“尊重每座山的历史原貌”……在27日举办的“福州市山体规划研讨会”上,7名市民代表详细说明了他们对山体规划保护的建议,大家相互一交流,想出了不少金点子。

  保护题刻 加大宣传

  退休教师刘德佺对福州的摩崖题刻非常感兴趣。说到这些蕴含福州历史文化的印记,他提出首先得保护,“全国各地的题刻多是阴刻,乌山上的阳刻题词十分少见,可有些已经出现了裂缝,一定要好好保护”。其次,对于破损的题刻,要及时修补。刘德佺戏说:“不要让它们(摩崖题刻)成为‘无字碑’。”再次,就是要做到“有增有减”,比如在乌山北坡上刻些新词。目前,乌山上保留着自唐宋到民国的不少题刻,可建国后出现的新题刻太少了,不能让题刻有历史断层,而对于一些没有用处的石刻则要及时铲除。另外,为了让更多市民和外地游人全面了解福州各山的历史文化,应多增添些解说牌。

  刘德佺同时建议,应该给福州各山上所有的亭台楼阁加上名字,并至少配上一副对联,避免出现“无名亭”、“无联亭”。而对于如何将福州的山推广出去,他觉得宣传很重要。他一边掏出屏山镇海楼的宣传册和乌山的景区地图,一边说“这两个山的宣传就做得很好,其他山也要借鉴”。

  尊重原貌 展示历史

  退休职工葛椿自称“一辈子和山打交道”,他说,山体规划“要尊重历史原貌,不能臆造”“要大张旗鼓地开发摩崖题刻,展示闽都文化和历史故事”。

  葛椿对乌山深怀感情,他建议,要好好开发乌山的四大名亭,希望乌山上四季都能办花展。而于山的兰花圃是全国十大兰花圃之一,圃内兰花品种繁多,朱德总司令和吴邦国委员长都曾来观赏过,他建议立一座朱总司令的塑像放在兰花圃内作为纪念。

  山体规划和城建结合

  市民池峰从小长在福州,大学后去国外生活多年,再次返回榕城时,他觉得福州变美了许多。但就他的游山体会来看,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建筑遮住了山的模样,而立足山顶也很难欣赏到心仪的城市景观。他建议,山体规划最好和城市、道路规划工作相联系,形成“山上看城,城中望山”的景观。

  保护山体就是保护生命

  “山水、花草、树木景观相映衬;自然、人文、城市景观相融汇。”这22个字,是退休干部江心福概括的山体保护建议。

  他说,去年发生在甘肃舟曲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对他产生了很深的触动,没有保护好山体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正因如此,这次福州开展山体规划活动,在他看来可谓意义重大。他建言,要使山体规划成为将福州建成宜居城市的重点项目之一,不论是规划院、园林局,还是文物、文化部门,都要进行认真的调研勘察。(赵爽/文 陈建国/摄) 

  相关阅读

  修复冶山登山道

  净化欧冶池池水

  27日本报A2版报道了冶山古迹将要修复的消息,许多市民随即建议,希望修复冶山登山道、增加休闲设施、净化欧冶池池水。

  修复冶山登山道

  家住中山路中山大院的张剑明先生说,位于中山大院5号楼附近的冶山古迹是一座小山包,山上有著名的曲水流觞遗迹,其中还隐藏着数十处摩崖石刻,有不少出自福州旧时名仕之手,很有教育意义,他常常带儿子去参观、拍照。但由于此处年久失修,登山小石阶已经破损严重,他们每次攀爬都得小心翼翼。他建议,有关部门在打造冶山古迹公园时,应该着重考虑这些登山小道的修复,拓宽石阶路面、加固石阶扶手、增设游览引导牌。

  中山大院另一居民蔡健先生认为,位于曲水流觞遗迹旁边的萨镇冰晚年故居已经十分破旧,许多房间无人居住,荒废已久,其现状令人担忧。如果不是看到屋门前石碑上的介绍,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这栋破旧的老屋如此有历史价值。蔡健建议,规划冶山时,不要忘了这一处重要的人文遗迹。另外,冶山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相关部门在规划时一定要突出冶山的人文、历史文化。

  净化欧冶池池水

  许老伯住在冶山路的银行大院里,每天早上他都到欧冶池边的喜雨轩里打打太极拳。许老伯说,那里很安静,又有亭子可以遮风避雨,是个锻炼的好地方。他认为,冶山要建古迹公园了,要是能加上些休闲娱乐的项目,大家就更愿意去了。

  而住在财政厅大院的陈阿姨则看到了另外一些不足之处。她认为,欧冶池是古迹,一定要维护好,现在池水不够干净,都变成深绿色了,夏天还有很多蚊虫。希望相关部门净化欧冶池,最好让水流动起来。(赵爽 王杨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