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岐山
阳岐山道路两旁龙眼树
阳岐山的尚书祖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古语用来形容阳岐山再合适不过了。
阳岐山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因所处的村落而得名。该山由诸多小山丘构成,山体都不高,主峰海拔不过数十米。山上除了村民种的果树和常见的植物外,没有特别的自然景观。但这座小山,却广为世人知晓,这要归功于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严复先生。严复生于此,长于此,去世后也归葬于此,毕生与阳岐山结下不解之缘。
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缺少维护,阳岐山多了几许残破。此次福州市在山体保护规划中,把阳岐山列入二级重点保护山体,拟在山上建设严复主题公园,并种植麻楝、鸡冠刺桐等观赏植物。
小村中寻觅严复足迹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阳岐山间的阳岐村。一条小河从村中缓缓穿过,河面有宋朝留下的古石桥,河两岸立着数百岁的参天榕树。村里的石板路斑驳沧桑,小街两旁保存着一排排清末民初风格的古民居,青砖灰瓦,幽深古味。穿行其间,时光仿佛停滞,让人忘却都市的喧嚣繁杂。
得知记者来意后,好客的村民自发当起导游。他们自豪地告诉记者:别看阳岐村小,却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各类文物众多。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两处地方都与严复有关——严复墓和严复故居。
他们说,严复是全村人的骄傲。他的遗迹在村里随处都可以找到。位于村中心位置的严氏宗祠,前些年刚整修一新,里面摆放着严复的雕塑、翻译的著作《天演论》、生前事迹介绍材料等。清末古建筑玉屏山庄是严复父子生前结婚的场所。阳岐山下的陈文龙尚书祖庙是严复晚年提议捐款重新修建的,庙正中门额石刻“尚书祖庙”及庙门口的两副石柱联均为严复题字。
记者参观后,不由得感叹岁月无情,很多古建筑虽经村民悉心保护,但也逐渐破毁,亟须修复。
改造动态:拟建严复主题公园
沿着陈文龙尚书庙旁的小路,记者步行上了阳岐山的主峰。这座山很矮,且不陡峭,不到20分钟就达山顶。山上野花飘香,路两旁有村民种的龙眼树、番石榴等各类果树。
半山腰有村民建的休闲度假农庄。农庄规模不小,养着各种家禽,有个大水池可供游客钓鱼、育有多种果树供游客采摘。
记者从仓山区文物局和文化局等部门了解到,为加快打造“严复文化休闲游一条线”,规划部门此前已对严复墓作出规划。目前,他们正委托有关单位进行相关景点的保护规划设计,有关古建筑的修复方案也正在拟定中。此外,面积为27.36万平方米的阳岐山体绿地拟定为山体绿地区,还有8.8万平方米的环境协调区,其更新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持协调。
市民建言:尽快改造进村道路
采访中,很多村民对改造阳岐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将三四百米长的进村土路改造成水泥路。“进村的这条土路也是进出阳岐山的必经之路。晴天车子开过尘土飞扬,雨天则坑坑洼洼,溅得行人一身泥水。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拨款修好进村路,这样开发阳岐山就会更有价值。”村干部毛祚仪激动地说。
村民严大姐认为,阳岐山既然计划开发成严复公园,更应注重村里严复遗迹的保护。像严复故居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房屋缺乏修缮,墙壁破裂,电线乱拉,看了让人痛心。
村民陈先生提出,阳岐山不高,山上已种了很多果树,已自成特色。希望将来改造开发时,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不要搞过多的人造景观,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美。
公交线路:
乘坐81、311路公交车到阳岐站下车。
阳岐山周边景点一览:
午桥:
位于阳岐村内,俗称“五门桥”。宋元祐四年(1089年)造,南北走向,石构平梁建筑,4墩5孔,桥墩为船形,桥墩之间架以巨大石梁,全长34米,面宽3.25米。桥面栏柱有“黄州八娘”等楷书题刻。1983年,被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复故居:
1983年被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面积较大,院内种有茶花、桂花等植物。
严复墓:
墓为钟形,花岗石和三合土结构,宽40米,深42米,5层墓埕。第三层墓埕上立一石横屏,上刻“惟适之安”4字。墓碑青石,依严复生前手笔镌刻。两侧分别有梅雀、松鹤、鹿竹、菊蝶等石雕条屏。严复的墓园原仅200平方米,小巧玲珑。1984年,福州市政府拨款扩建。
严氏宗祠:
也就是严复纪念馆,是严复的老祖屋,严复青少年时期在该处居住学习,是仓山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馆内主要展示严复生平事迹,陈列严复的著作等。
玉屏山庄:
早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即是福州有名的私家园林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依玉屏山而建,故名玉屏山庄,其四周是灰砖垒成的高墙,围墙内是连片构筑的高宅大院,其中有叶大庄的住宅及藏书楼,还有花圃、假山等,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山庄的主人叶大庄,是福州有名的诗人、藏书家、文学家,是严复的同乡兼好友。
1898年前后,叶氏家族家道中落,玉屏山庄随之数易其主。尽管玉屏山庄原貌已有所改变,但仍不失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
阳岐尚书祖庙:
明初,人们为了纪念抗元英雄陈文龙,在阳岐建造了福州第一座陈文龙庙。陈文龙素有“海上保护神”的美名,因此出海经商的生意人和渔民经常到此朝拜。庙建成后,几毁风灾火患和人为灾祸,多次重修。“文革”时阳岐尚书祖庙被改作他用,受到破坏。上世纪90年代,再次重修,增建了碑亭等建筑。(记者 陈鸿星 实习生 高低/文 记者 陈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