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企业调查队与省经贸委联合对2002年福建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不完善、经费紧缺等六大问题困扰着福建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
市场配置能力有待增强
福建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科研院校的研究开发立项和研发过程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科研院校的许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企业与技术创新脱节。福建福建省企业办科技机构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福建省许多企业宁愿花钱引进国内外技术和设备,而不愿投资创建自己的研究机构。
研发经费比重仅为0.8%
国际通行标准认为,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可以维持,占5%的才有竞争力。按此标准,福建福建省企业差距甚远。据推算,2002年,全年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总额43.14亿元,占当年工业销售收入比重仅为0.8%,比上年低0.1个百分点。由于投入不足,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技术人员培训和购买科研设备,用于购买技术、专利和激励方面的资金相对较少。
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少
到2002年底,福建省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0家,数量占福建全省91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比重只有7.7%,而陕西省只有400家大中型企业,却建有100家企业技术中心。这说明福建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福建省“七匹狼”、“劲霸”、“爱都”等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把研发中心、营销、企划等核心部门建在上海等地;同时福建福建省企业外向型经济比较明显,为使其技术可以紧跟时代潮流,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象厦门戴尔公司、翔鹭纺纤等外资企业就把研发中心建在境外。
创新运行机制不完善
据调查,37.8%的企业认为技术开发成本过高,14.3%的企业认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技术创新项目舍不得掏钱,对技术创新工作人员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遇到困难。
除此之外,企业技术创新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及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指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福建福建省企业创新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