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国各地药品零售业价格战方兴未艾之时,福建省的药品零售业已拉开了向规模求发展的序幕。
新年伊始,福建省最大的国营药品集团“同春药业”与南京医药股分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中信信托投资、南京医药百信药房、桂林三金等5家企业联手共同成立大型综合性医药商业企业——福州同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注册资本为1.18亿人民币,将建立起覆盖福建全省的一体化药品流通网络,业务涵盖批发、物业配送、药房连锁、医院终端等,目标是成为东南沿海地区龙头企业,占领福州市场60%市场份额。而在连锁上,将在充分整合原有的60家百年老字号药店——回春药店的基础上,计划在三年内,将连锁店扩大到100家。
与此同时,福州又一家以规模效益为经营方向的企业“永惠”医药超市也于3月初开张营业。该超市占地1500多平方米,一亮相就声称以规模效益为主,其药店药价在目前福州最低药价基础上,再降价5%。
而原有的福建省最大一家民营药品企业“惠好”药店,也打出了规模牌,目前与福建东百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在福州市最繁华的东街口百货商场内开设大型药品超市,同时对外表示,今年内将其规模由现在的4家扩张到10家。
福建省排名第二的另一家国有医药公司——三明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将在福州开设大规模药店——四海大药房。
大型连锁药店的频频开张显示,福建省药品零售业的商战已从往日的“价格”战,升格为以规模求效益的发展路子上来,有人称之为“扩张运动”,也有人称之为“抢地盘”。不管冠以什么名称,福建省药品零售市场已走出了“降价取胜”经营圈。
福州某一利民药店负责人认为,以价格参与竞争只是暂时的,不可能一直降下去,做生意讲求的是利润,亏本生意是没人会做的,长时间靠降价抢占市场,到头来就会亏本,最后的方法就是把药价再抬上去。
单纯的“价格”战已使不少药品零售企业“元气”大伤,记者在采访中发了解到,去年一些小药店盲目跟风,不断降价,结果把自已赔了进去,停业的停业,转行的转行。曾经领降价之先风的福州榕参药店老板聂丽珠说:我当时打价格战时,主要认为药品利润空间大,想通过降价来占领相对饱和的药品零售市场,实现薄利多销,但随着“降价战”不断扩展,药店利润越来越少,若不靠规模效益,药店将被淘汰出局。
首家与大型百货集团联手创业的“惠好”药店老板表示,药店与大型百货业合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药店发展空间并壮大规模和实力。由于东百集团地处城市繁华地段中心,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其有品牌优势,势必会大大提高药品销售份额,这是许多民营药店无法比拟的。
据悉,福建药品零售业以规模求发展的另一原因是为了融资。药店要生存除了要有经营理念外,还要有一定经济实力,在日趋激烈的药品销售竞争中,许多药品零售主为赢得最后的胜利,也都在努力地拓宽融资渠道,使得目前福建省出现很多药品零售业相互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发展局面。
当然,药品零售企业以规模求效益也不是“经商”万能之药,如果管理和服务质量跟不上,最终还会失去顾客。日前,福州市许多药品零售企业都在扩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药品零售企业引进了先进了信息化管理设备。规模日益扩大的福州逸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某负责人认为,药店要立不败之地,服务是关键。该药品零售业推出了会员之家、赠送刊物、免费送药、定期上门、保健咨询、定期体验、护士医师陪诊、代请专家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逐渐改变药店只卖药的“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