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福建土楼 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永定县借势提出“文化舞动土楼”的战略。
《土楼神韵》,一部由本土导演,本土演员排演的原创客家原生态风情歌舞集一步步从龙岩走向北京,走进国家大剧院,开创了县级艺术团体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先河。紧接着,2011年8月又一部歌剧《土楼》在福建大剧院成功上演,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落后”少年变先进
2010年2月13日(农历大年三十)下午,在振成楼前面广阔的场地上,醒狮团20位小伙子舞动着雄狮与数以千计欢呼雀跃的土楼人们一起迎接胡主席到土楼视察。小伙子们踩着鼓点,和着韵律,使劲儿地舞动着雄狮,全身让汗水湿透了。
苏炎洪与简双福等人商议出资送简启禄等20人到广东佛山学习舞狮。简双福出资20万元以作培训和购置舞狮行头费用。半年后,20位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学成归来。2006年12月,闽西第一支经过专门训练、民间组建的永定县培丰镇双福醒狮团挂牌成立了。 2007年元旦,他们的首场演出大获成功而一炮走红,邀请函从闽西各地飞来。他们不再是当初招事惹非令人讨厌的孩子。
古稀农民传书艺
培丰镇2010年成立了农民参加的书法协会, 50位成员经常在一座400m2的别墅式农家聚会砌搓交流心得。领军人张美德青年时期曾做篾匠,后拜张如忠为师。 2006年招了3位学生,试着办起了书法培训班。学员逐年增加,如今已达45人,大部分是初、高中学生,部分是农民。到张美德家采访,恰逢书协10多位成员在他家相聚。他们中有挖煤的、开店的、跑运输的、开矿车的、搞根雕和养蜂的。临贴可来不得一丝儿的浮躁,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散发出文雅的气质。
2011年7月21日,龙岩市书协领导王永昌等人到培丰石寨书法培训班进行考察,决定授予石寨书法培训班为龙岩市书法家协会培训示范点。
敲出幸福曲
彭慈铭,2001年毕业于山东齐鲁音乐学院, 2009年年初他到山东学习情趣庆典活动后,便立即着手组建威风锣鼓队。
培丰镇部分无业青年窝在家里,沉迷麻将聊度时光,这也催迫彭慈铭抓紧组建威风锣鼓队。
通过免费培训,学员学成参加演出又有相应酬劳吸引着培丰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回首以往:训练之初的辛酸苦辣早已成为甜淡的微笑。
彭慈铭计划再创办一个水鼓队和一个中型军乐队吸纳更多的无业游民,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参与,推出更多更精彩的节目,推动情聚庆典公司在产业化之路上稳健地发展壮大起来。
似山花烂漫盛开
永定县群众文化活动似山花在山村、在县城烂漫地盛开。撰文中欣闻又一部力作话剧《土楼人家》正在排练,即将与观众见面。
2011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4.4万人次,比增19.1%,实现旅游总收入23亿元,比增26.2%。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提高到2011年的16.7%。 经济的繁荣发展又进一步推动永定县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种基层文化的良性循环。2011年始,县财政拨出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用以繁荣民众体育文化活动。目前,永定县共建立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0家“农家书屋”,53家“农民读书社”,166个户外文化活动广场,引导、扶持了160多个业余文化文艺团体……(通讯员 赖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