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既是共和国52岁华诞,又逢中秋佳节,双喜同庆,迎来了新一轮旅游热潮。由于有去年“十一”以来三个旅游黄金周的工作实践和经验积累,加之部署周密、准备充分、配合密切,今年泉州市“十一”黄金周旅游实现安全、秩序、效益三丰收。据统计,10月1-7日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43.65万人次,旅游收入3.1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01%和14%。清源山、开元寺、黄金海岸、崇武古城、游乐园、仙公山、东湖公园、清水岩等8个纳入重点监控的景点景区接待游客共计32.31万人次,门票收入共计468.11万元,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接待游客3.89万人次,泉州游乐园6.08万人次,崇武古城5.71万人次;旅行社累计接团数525团,接待人数6.18万人次;纳入重点监控的24家三星以上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85.1%;泉州汽车运输总公司客运站抵达车次12978次,抵达游客14.81万人次;泉州晋江机场抵达班次70次,抵达游客0.59万人次;泉州火车站抵达班次10次,抵达游客1.12万人次。
今年“十一”黄金周的主要做法是:
政府主导 周密部署 泉州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发展假日旅游,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树立“政治、大局、责任”意识,确保我市“十一”接待工作圆满成功。根据全国假日办〔2001〕13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十一”旅游黄金周各项工作的通知》精神,由市政府牵头于9月19日在金星大酒店召开全市假日旅游工作会,进行动员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精心制定方案,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规范秩序 确保安全 安全是假日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旅游,当然更谈不上效益。以“安全第一、秩序第二、效益第三”为指导思想,结合“2000-2001年市场整顿年”主题,各级旅游质监和旅游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交通、卫生、消防等单位联系,加强对景点和服务单位的治安、交通秩序、市场交易、食品卫生、医疗急救的监督和管理,于9月10日开始开展全拉网式的旅游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项目是游客运载工具,带有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等危险性的游乐设施,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餐馆摊点,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同时,开展旅游市场经营整顿大检查,坚决查处和打击违法经营、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严厉惩处强拉强卖、哄抬物价、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了市场秩序。
加强运力 来去从容 国庆期间,泉州各交通部门及时调整运力,以满足游客要求。泉州火车站将开往武夷山的列车加挂两节卧辅车厢,增加120多个床位;加挂1节硬座车厢,增加118个座位。泉州汽车运输总公司1200多辆大中型车辆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进行调度,同时增加夜间运输班次;泉州晋江机场增开晋江至北京、晋江至天津等包机。
注重培训 提高质量 为防止假日旅游出现违规经营现象,市旅游局对旅行社、景点景区的导游员和酒店管理服务人员进行爱祖国、爱泉州、爱旅游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泉州市区、南安、永春三处共颁发地方导游员培训合格证100多本,仅晋江一处就颁发酒店服务员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证200多本。各级假日协调机构24小时值班,并于9月20日对外公布旅游质量投诉电话,各级质监队伍还在重点景点景区和易发生问题的地方,现场执法,对发生的6起门票、交通等方面的投诉事件,及时、正确地处理,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答”,保证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精心包装 有效招徕 针对今年“十一”旅游双节相逢,华侨回乡探亲增多的新特点,着眼“泉州人游泉州”市场,市旅游局进一步完善“名胜古迹游”、“宗教文化游”、“生态环境游”、“体育健身游”等旅游产品,精心设计、包装,推出了三种“十一”假日旅游主题线路,各县(区、市)也推出各自的特色线路,开展异彩纷呈的旅游文化活动,喜迎八方宾朋。
泉州游乐园举办风车世界展览。展示土耳其、俄罗斯、英国、日本、荷兰、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朝鲜、法国等十多个国家风格各异的风车,融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使游客大开眼界。
南安新添江滨公园和九日山夜景工程。江滨生态公园设烧烤区、百果观赏园、花卉蔬菜精品园、游艇旅游区等。九日山风景区投资50多万元,铺设了九日山景区连接东西峰的1.1公里石路,配置了射灯照明灯,安装了音响设备,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旅游氛围。
清源山风景区管理处与泉州市摄影协会、东南早报联合举办了《走进清源山》摄影大赛,继续推出天然氧吧、森林浴和足底按摩项目,进一步优化了油杉林、桂花林等专类植物观赏区环境。中秋夜,邀请福建省艺校泉州分校学员,在天湖举办民乐演奏会以及飞标、猜谜、套圈、绑腿组合跑等趣味游园活动。
安溪县着眼于整饬老景区,开辟旅游新项目。按照国家旅游局景点景区等级评定标准,对境内的凤山风景区、清水岩风景区等“拳头”景点进行全面整修,优化旅游环境。龙门志闽生态旅游区在推出漂流、野战等体育健身项目的基础上,增开潜水项目。被誉为“中华茶叶大百科全书”的安溪茶叶大观园,与省经济广播电台联办“青春之旅”现场直播节目,游客络绎不绝。
晋江施琅纪念馆于10月1日开馆,用文字、照片和实物形式介绍清朝福建水师提督靖海将军施琅的生平事迹和他统一台湾的经过,展现其光辉的一生。还举办诗词吟诵会、灯谜会、施琅学术研讨会、施琅杯篮球赛,以纪念其统一祖国318周年。
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惠女风情”全天候表演,同时开放古城跑马道,让游客登临古城,眺望大海,还举办鲸鱼标本展示。
泉州中旅举办“金秋十月旅游”活动。通过泉州电视台专题采访、在泉州晚报刊登旅游广告、在景点景区悬挂横幅、举办趣味游戏和幸运抽奖等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促销,取得了良好效果。
泉州酒店10月1日晚,在南馨楼13层花园酒吧举办“古城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晚会,主要内容有古乐欣赏、茶艺表演、闽南博饼、品茗赏月等。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各级假日旅游统计预报系统,推行网上报道预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省假日办和有关媒体报道全市旅游住宿、旅行社、景点景区、商业、餐饮、交通等有关信息;继续完善工人文化宫、汽车站、机场三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功能;更新和充实160旅游信息台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内容;泉州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等媒体全方位预示预报和追踪报道假日旅游的信息和盛况,如开辟专栏,公布假日旅游信息,普及旅游知识,正确引导旅游行为,倡导文明旅游和深度旅游。
今年“十一”黄金周我市旅游市场特点是:
接待量稳中有升,高峰期持续。中秋节后,泉州市民2日开始举家“团圆游”。泉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年又新开辟众多的景点,对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更有吸引力。2日上午游客集中出游,迎来了长假的第一个旅游高峰,由于秋高气爽、情景交融,高峰期持续到5日。各主要旅游景点景区游人如潮,游览秩序井然,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客源结构日趋完善,散客短线游为主。本次长假我市客源结构呈现散客多于团队、短线多于长线、本市多于省外、海外游客增多等特点。由于节前各旅游管理部门联合旅游企业大力宣传和有效招徕,一日游游客有16.29万人次,同比增长49.18%,翻了近一翻,在游客总数中所占比重为37.31%,除本地游客外,主要以福州、厦门、漳州三地游客为主,举家驱车前来观光的较多。过夜旅游者人数为27.36万人次,同比增长28.41%,其中有部分住在本地亲戚朋友家的外地游客,约占游客总数的7.3%。通过抽样调查表明,过夜旅游者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较发达的沿海、沿江省份,如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辽宁、山东、重庆、湖南、湖北及本省的南平、三明、龙岩等地。此外,国庆与中秋节同庆,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吸引更多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回乡探亲旅游,据统计,接待海外游客为5.75万人次,占黄金周总接待量的13%。来自旅行社的资料显示,“十一“期间我市市民外出旅游人数为8.8万人次,主要目的地依然是全国的一些热点旅游城市,如北京、广深珠、普陀山、华东五省(市)和中原地区以及本省的武夷山、金湖等地。
热温冷线路均受青睐,各县区市旅游发展均衡。今年“十一”市最为热销的线路是体育健身游和生态环境游。申奥成功,全民健身热情日益高涨,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度假休闲方式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如利用现代流水生产线、高科技种植技术而开展的泉州工农业旅游,利用高等学府的社会名望和学术气氛而开展的泉州修学旅游,利用城市的建筑、街道、交通、商业设施、独特风俗民情而开展的泉州古城新貌游等,温冷线路也不寂寞,各县(区市)旅游发展均衡。
旅游环境秩序良好、游客出游放心。经过几个黄金周的实践,我市摸索总结较为成熟的假日旅游的运作经验,解决了假日旅游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今后的思考与建议:
今年,我市“十一”旅游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也出现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首先,交通用车有待进一步改善。就平时而言,运力基本充足,但一到节日,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用车不足、车况不好、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这一特殊的交通现象如不加大力度改善,将继续存在于一个又一个的假日旅游之中,而影响黄金周旅游的发展。其次,景点景区旅游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景点景区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但是大都以观赏性和知识性为主,趣味性和参与性相对不足,以致于游客的逗留时间较短。还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尤其是社会导游员和外借司乘人员,虽然经过培训合格,但由于经验不足和临时观念,或多或少影响服务质量。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调动导游员、管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维护行业形象。再而,宣传促销资金投入不足。宣传促销是旅游业重中之重的工作。只有加大宣传促销资金投入,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才能吸引更多省内、国内乃至海外的游客来泉,做大做好假日旅游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