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顾玲丽
在沪郊张堰镇东河沿路15号,一幢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的历史建筑——钱家祠堂悄然迎来新生。近日,邓散木艺术馆在金山区张堰镇开馆,与古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核心区内的“白蕉艺术馆”形成呼应,实现民国时期沪上“艺坛三杰”(邓散木、徐悲鸿、白蕉)中两位名家的跨时空“再相聚”。
艺术馆占地约1200平方米,设计了家庭、书法、金石篆刻、诗文学问、普及教育、交游等六个单元及附展部分,将邓散木的生平历程和成就娓娓道来。观众移步不同的展厅,可以看到相关历史文献、书法和金石篆刻方面的大量手稿、印章、作品,以及各类文具、工具及生活用品等,如袖珍日记、硬毛笔、测绘仪、红木榻、食笼等,走进全新的艺术“视界”。
邓散木艺术馆馆长张京军表示,“在艺术作品之外,名家文献、生活手迹,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优秀作品创作、名家成长背后的故事,相信每位参观者都能在此获得深刻的艺术启示与灵感。”展馆精选了近300件展品,均出自其收藏的3000余件邓散木遗物。
近年来,张堰镇通过对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打造出一个个文化艺术新空间。2023年9月,张堰镇带队前往浙江绍兴考察张京军江南文房博物馆收藏的部分邓散木遗物,最终确定以钱家祠堂为馆址,成立邓散木艺术馆。
值得一提的是,邓散木艺术馆的建成亮相,与同处张堰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核心区的白蕉艺术馆遥相呼应,让民国时期“艺坛三杰”中的两位海派帖学大家、莫逆之交以古建筑为依托,为后人再现“艺坛双雄”的艺术繁荣。
在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延伸中,张堰镇还尝试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发布古镇骑游路线、古镇巡游小程序等,向更多市民游客讲述张堰古镇的文化传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