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春节“游”感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09
  忧:自驾游大刹风景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寺内的东西塔是我国现存的最高石构古塔,更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春节期间就吸引了省内外旅客慕名前来游览。笔者也发现,随着自驾游的兴起,来自江、浙、沪、粤等省内外的游客纷纷驾车前来游玩,使原有的停车场不堪重负,东塔前的草坪不得不成为临时停车场,游客想拍照留念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让人不免大叹大刹风景。(诤言)
  
  
  盼:带薪休假写入十五计划
  又是爆满!又是“轧闹猛”!海南游的价格居然涨了四五倍!要是能带薪休假,至于这样吗?
  近日有消息称, 2004年上海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强制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听上去很美,可今年真的能落实吗?《劳动法》第 45条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劳动法》 1995年就实施了,具体办法到现在都还没有出台。
  现实中,有的单位效益不好,采用变相扣发津贴等形式使休假“不带薪”;更多人则是因为工作量较大,有些单位干脆就没有休假这个说法。专家说,“很多人还抱着加班加点便是工作积极的观点,其实疲劳工作反而会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在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里也写进了这样一句话:“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扩大服务供给,鼓励居民服务性消费。”带薪休假,离我们还是遥不可及吗?(宋宁华)
  
  思:公园变味了
  春节期间,城市的一些公园趁机摆几盆花,美其名曰“花展”,花美不美暂且不说,公园的门票身价暴涨却是事实。
  “公园”的本义、性质以及功能是什么,大概连小学生都清楚。然而,如今有些地方的公园却在背离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能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了!
  由此联想到,一些大城市近期公开宣布全市公共厕所实行免费。千万别小看公厕免费,它与近些年吵吵闹闹的公厕收费、承包经营、星级豪华厕所等形成了一种鲜明对比。公厕免费,不是因为这些城市的政府突然接到一笔供养公厕的资金,而是政府观念在转变。
  也许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像公共厕所这样的免费公共服务,本来就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世界许多国家概莫能外。市民、外来人口要么找不到厕所,要么动辄交费,甚至紧急情形下因无钱上厕所而发生别扭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不仅是对商品经济的误读,同时也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嘲讽。
  公厕的道理是这样,公园的道理何尝不是如此?
  公园设施需要维护、公园工作人员要吃饭,而且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饭”需要“吃”得越来越好。于是,公园经费不足成为一种普遍的问题。于是,一些公园内增设了儿童游乐设备,其实这些设备的简易程度与有些供居民免费使用的社区设施差不多,但公园却搞起了收费经营,工作人员的说法还理直气壮:假如不收费,公园的花草怎么维护,我们这些人谁养着?
  公园经费不足,已成为不少公园变着法儿搞经营、搞创收的理由。顺着这条路进一步发展下去,也许公园就不能再姓“公”了,而且没资格再姓“公”。作为一种代表政府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公园将会变为商业经营组织。
  不久前,围绕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否该收门票,人们曾进行过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人甚至列出世界各国免费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例如法国大量的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免费开放……
  笔者一直认为,公园根本就没理由收门票,这既不是财政有没有钱养公园的问题,也不是市民能否掏得起门票钱的问题。在享受免费公共服务问题上,市民首先要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包含着政府责任、政府形象、公民意识、人性化氛围、现代城市文明等多种内涵。而政府又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笔者以为,在与公共有关的一系列事情上,财政资金不足可能永远会成为某些人的理由,但它永远是无法成立的理由。   (刘以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