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天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7月7日在苏州闭幕。会议期间,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力军”申报“世遗”的福建土楼传来好消息。据与会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中国申遗“预备清单”中已有5个申报项目通过世界遗产中心的审查并被受理,其中一个就是福建土楼,它有望在未来几年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客家土楼符合“世遗”的6条标准
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永定、南靖、华安3个县的土楼杰出代表作组成。即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永康楼;南靖县的田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
翻开由国家文物局牵头编纂的《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巧夺天工、各具特色的福建土楼,琳琅满目。福建土楼是汉民族客家民系形成并创造特殊文明的标志物。根据文物专家的对照分析,福建土楼全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6条标准。即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创造性的天才杰作;福建土楼是中国生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是中国历史变迁和人口大迁徙、民族大融合的产物;福建土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作为客家民系、福佬民系文化的象征,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变迁提供了特殊的见证;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特定区域的展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在现代化进程中若不加以特殊保护,易于毁损。
客家土楼:神奇而神秘
就是这神奇土楼,叫美国人伤过一回脑筋。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上发现了中国闽西的崇山峻岭之间有几群类似于核反应堆或者像导弹发射架模样的东西。这个发现使白宫惊慌不已。但在进一步探测研究后,美国人又发现,这些被疑作“隐匿核力量”的圆形或方形建筑并无金属反应。尽管如此,美国方面仍不死心。事后的几年中,美国每年向这片神奇的土地投下了大量心血和费用,仅卫星照片就拍摄了上亿张。
其实,卫星照片上所显示的那种奇特建筑,并不是什么“隐匿核力量”,而是永定县境内的客家土楼群。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来土楼参观的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研究人员。他们在土楼里外、上下细细察看,感慨万分,认为这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建筑,这种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登高远眺,山顶上的土楼犹如土中突兀冒出的巨型蘑菇,盆地上的土楼却像巍峨的古罗马城堡,极富神秘感。时间最长的土楼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虽经地震、兵火,但依然完好无损。不过,如果当作“隐匿核力量”而遭到核袭击的话,千年古楼便会片瓦不存了。
“把祖宗留下的土楼保护好”
永定客家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申报“世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逝几千年的中国中原的古文明和古文化传统习俗的独特的实物见证。为做好申报“世遗”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永定县成立了永定客家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对土楼的墙壁、瓦片、楼板、栏杆进行维护、修缮,另一方面邀请了建筑专家编制土楼的保护和开发规划方案。 去年,永定客家土楼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这过程中,最令人欣慰的是老百姓的保护意识。林尚上老人是“振成楼”的主人,今年64岁。老人说:“土楼是祖宗的文化遗产,我这辈子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祖宗留下的土楼保护好。” 为保持土楼的原貌,老人在修缮上没少花心血,土楼哪里有毛病,他都会立即请人来修缮。他说,前几年一根木梁坏了,为找一个和原来差不多的木梁,整整找了3年,最终是从山上找到的。木头砍下来,还需慢慢晒干,方能做成木梁。土楼的瓦片同样要找老的,大片的。老人说,现在很多瓦片都是薄薄的、小小的,所以找到合适的瓦片也不容易。 (刘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