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性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中国·漳平王景弘学术研讨会”在王景弘故里漳平市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莅会。
出生于龙岩县集贤里(今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许家山自然村)的王景弘,是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由于王景弘是以郑和的副使身份出现,因此,在明史中只为郑和立传,而没有单独为王景弘立传,致使其生平事迹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连中国政府为纪念王景弘的历史功绩于1946年将南沙群岛中的辛科威岛命名为景弘岛一事,报刊上也少有宣传。
尽管国内对王景弘的研究非常单薄,但在东南亚各国他却与郑和齐名。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客死于印度古里,是王景弘独自率领船队回国。宣德九年,王景弘再次率领船队出使苏门答腊,曾途经文莱岛国,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专门将首都斯里巴加湾市郊的一条大道命名为“王总兵路”;在文莱王室的祖坟中也有一座“王总兵墓”。素有“吕宋村”之称的龙海市鸿渐村,曾有很多人随郑和、王景弘下西洋,他们在明末清初从海外移植了二人的塑像,建立了“二保庙”。
据了解,我省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大力弘扬闽籍先贤在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贡献,增强自豪感和凝聚力。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将专程到王景弘故里考察调研。此前,漳平市已先行出版论文集《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设立“王景弘故里”石碑,还计划建“王景弘纪念园”,立王景弘塑像、建王景弘纪念亭和史迹展览馆。
海峡网7月21日讯 (黄秋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