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在广州开幕,7月17日,消息传来,厦门、福州等14个泛珠三角区域城市旅游局负责人和香港旅游业议会负责人聚首深圳,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部分)城市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泛珠三角国际级旅游圈”。
其实,从今年6月开始,一场以广东为主角的旅游业变革大戏,就已经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南方。6月23日中午,广东省政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旅游界代表在广州签署了《两广旅游与交流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泛珠三角区域内的首个无障碍旅游区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成立,7月份,“无障碍旅游”项目正式在泛珠三角区域内的内地9省区试点运作。
无障碍旅游区的出现,标志着旅游业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开始“解冻”,此举将改变长期以来中国旅游界所奉行的一地旅行社不能在另一地设立分支机构、一地导游不得在另一地执导、一地旅游车辆在另一地不通行的所谓“默契”。
厦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加盟其中,该协议给当地业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价格 出省游可降两成
广东省旅游局局长郑通扬在“珠洽会”上表示,泛珠三角旅游经济合作,给老百姓带来的将是更实惠的价格、更多样的选择和更有力的保障。
出省游贵,贵在哪里?业内人士分析,首先是长途交通费用居高不下;其次是酒店、餐厅等费用较高;三是由于旅行社在当地没有分支机构,必须交给其他旅行社来接团,这样就又被多抽一次水;加上出省旅游组团需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价格相对省内游要高也就顺理成章。
在“9+2”已签订的部分协议中,有关于包机、专列的内容——直接降低出游交通费用;有鼓励旅行社跨省设立非法人分社的内容——组接团“一条龙”挤干价格水分;有酒店景区优惠活动——在外吃住又减一笔……业内人士预测,“9+2”旅游合作协议的实施,至少能带来一至二成的价格优惠。
此外,泛珠三角旅游合作的部分协议内容专为保障游客权益而设,如双方共同协调和管理跨省区的旅游市场,维护两地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关于两地旅游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机制。
政府 打破地方保护壁垒
在本次“9+2”洽谈会上,福建共带去了福州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区、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等20个旅游资源开发项目。
省旅游局副局长李毅强指出,“泛珠三角”各省区到福建旅游的游客很多,福建与粤港澳地区保持了良好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2003年来福建旅游的外省游客就有13.53%来自广东省。
而对厦门旅游业而言,该协议的运行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厦门市旅游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协议淡化了行政区划的概念,防止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倾向。他还说,根据协议,目前可先从允许泛珠三角9省区其他城市的旅行社在9省区内各地开办分支机构,鼓励优秀旅游企业跨城市连锁经营等方面入手,逐步取消泛珠三角9省区国内旅游地陪制、跨城市旅行社组团及其他旅游壁垒和进入障碍。
厦门东方旅游公司的总经理方志强最近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进展。他告诉记者,“该协议破除了行业垄断,对一些大的旅行社比较有利。”他还认为,厦门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是很有吸引力的,其实早就应该对外开放。
业界 小旅行社将出局
泛珠三角旅游经济合作对老百姓和业界而言,本该是一件双方都拍手称快的好事,然而,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使得厦门的旅行社增加了不少的烦恼。
“我们走出去,在省外设立分社门槛太高。”他向记者这样分析,自己组团到外省全程陪同,价格成本高,如果全陪导游过去带团,机票就需1500元以上,成本高了许多,而且跟当地旅行社长期合作还有折扣。此外,无障碍旅游区内,由于组团量远少于当地旅行社,拿到的景点门票折扣一定比当地旅行社要高。
中旅假日总经理陈淑娥表示,一个全陪导游在带团出游的时候,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比较困难,不如地陪的处理,而旅行社也鞭长莫及,风险无形中大了很多。
业内人士的共同观点是,虽然厦门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相对于邻近大省当地的客源却不多。然而,相对于广东这样的客源大省来说,无障碍旅游却受益更大。
由于厦门的客源市场小,当地的旅行社多是一个中介作用,中小旅行社实力不够,大部分客源只能依托外地旅行社带入。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厦门70多家旅行社中,中小旅行社居多,由于客源等原因,难发展成大规模。在未来,将有部分小旅行社会被整合掉,或面临破产的威胁。另一方面,市场放开的同时,省外的大旅行社将可“长驱直入”大肆进军福建旅行社市场,通过收购、兼并,客观上促进福建旅游企业做强做大。
在开放旅游业的过程中,一定会面临一些大旅行社扩张,小旅行社解散、破产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厦门的旅行社想到外省开分社是有难度的。在竞争中形成的这种烦恼,最后也要由竞争来解决。
东南快报2004-07-28 彭飞/文 曾志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