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古迹的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下午,以修缮昭忠祠、迥龙桥和修复一号船坞、船政天后宫、船政官厅池、北岸炮台、船政衙门、巡检司、第一架飞机起飞跑道为主的马尾船政古迹第二期修复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按计划,这批船政古迹将在明年年底前全部修复完毕。
昨天
马尾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之地,中国航空业和兵舰业的首创之地。历史在这里留下辉煌的一页。
但是,120年前,法寇的炮火,将孕育船政精英和坚船利炮的马尾轰得七零八落。67年前,日本鬼子的飞机一次又一次地狂轰滥炸马尾军港、马尾造船厂、马尾海军学校,再加上蒋介石“焦土抗战”,自毁了不少船政建筑;63年前,沦陷的马尾再一次生灵涂炭,连沈葆桢亲自修起的船厂围墙都被削去了大半。
今年8月17日前,记者陪当年从东路攻进福州城的十兵团31军92师军械科长黄秉恒重返马尾。站在罗星塔下,黄秉恒想起了进入马尾的那一幕:马尾造船厂内被日本鬼子炸毁的厂房还未清理,工厂里的许多机器都没了,工人们有不少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
极左年代,福州船政再无人提起“保护”二字。“大跃进”年代,将不少船政建筑给拆了,或建成职工宿舍,或成为材料堆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修铁路,也拆了不少船政建筑;“文革”浩劫,连船政天后宫都被拆掉了一半。
今天
改革开放以后,保护马尾船政古迹才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先是重修昭忠祠,接着修缮了马江海战烈士墓,后来又建起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让残存的船政文物有了落脚地。
但马尾船政文物真正得到保护还是近两年,福州市明确提出:要通过修复船政古迹,弘扬以精忠报国、锐意进取为核心的船政文化,并制定了将修复船政古迹作为打造船政旅游品牌最重要的一环。仅仅是今年,福州市和马尾区就投巨资修复修缮了6座重要船政建筑。
修复中坡炮台。屹立于马江海战烈士墓后面马限山上的中坡炮台,建于1868年,在中法马江海战中曾起到阻击法军登陆的作用,后被毁。战后,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重建,用糯米法拌三合土夯筑炮台地面,1888年建成,占地3800平方米,安放21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1尊和120毫米克虏伯大炮2尊。这是当时德国产的最先进的大炮。但抗战中再次被日寇炸毁。1990年,国家曾拨款陈列两尊古炮。前两个月,马尾区拨出巨款,完全按照当年格局修复了中坡炮台,并仿制了当年两尊克虏伯炮。
修复了英国分领事馆。这座西洋式单层豪华建筑,始建于1870年,位于马限山下。马尾区政府先出资,将毁坏严重的英国分领事馆做了全面修复,尔后四处收集旧照和文献,并出巨资收购了大量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和文物。修复了梅园监狱。这座建在马限山上的监狱既是“落后就要挨打”的铁证,也是中国人宁死不屈的见证。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英国军舰、商船开始频繁进出闽江。英勇的福州人民开展反帝斗争,组织船队袭击英国商船,英国调来炮舰以罗星塔为基地,经常出航炮击民船,常常一次就击沉、击伤民船数十艘,抢走民船上的财物,并抓走船民送往仓前山一座临时监狱。后来,英国人发现监狱设在福州很不方便,就在马限山上盖起了一座监狱。监狱分成地上、地下两层,不远处还有一个水牢。此建筑原来仅留主体及地下部分。前两个月,马尾区出资修复。
修复了圣教医院院长公寓。这是一座西式豪华别墅,因年久失修,几近倒塌,马尾区出资翻修后,在此开辟为“船政精英馆”。
修缮了马江海战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建于1886年,今年马尾区又出资对墓台周围石栏杆、月台等做了进一步修缮,并出资扩大了墓园。
修缮了马尾造船厂轮机车间。轮机车间在中国工业史上有着光辉的记录: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中国第一艘钢甲军舰的发动机都诞生在这里,这里生产出的发动机,武装了中国第一个新水师舰队。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马尾造船厂已将这个车间里杂物搬迁掉,做了修缮。计划在这里建造福州船政造船展示中心。
在修复船政古迹的同时,福州还着眼于通过雕塑、复制船政时期代表作品等形式,立体展示船政文化。今年,出资复制了中国第一架飞机,还建了船政文化广场、船政主题公园、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馆、船政文化博物馆等,使马尾形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船政旅游景观群。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马尾修复、修缮船政古迹,累计已投入5100万元人民币。
明天
马尾船政古迹第二期修复修缮工程主要有9项:
修复一号船坞。此船坞1887年年底动工修建,1893年8月3日建成,花了49万两白银,坞长101.7米,底宽19.2米,上宽28.4米,总深9.8米,能容纳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商船舰;坞口开阔,可泊船百艘,不必另建码头;船坞两边建有修船厂、抽水机厂、机器厂、办公厅、丁役房、水手房、木料亭、机房等,配套设施齐全。1941年9月,日军撤退时用炸药炸毁了船坞铁闸,一号船坞被毁。2001年上半年,福州市政府曾出资作了初步修复,但如今东面驳岸部分倒塌,船坞铁闸尚未修复,致使淤泥达1.5万方。马尾区准备出资100万元,作全面修复,尔后再在船坞上复制一艘平远舰。此项修复工程已开工,预计明年春节前可完工。
修复船政衙门和官厅池。船政衙门建成于1867年7月,是船政的领导机构,也是船政钦差大臣及其幕僚办公、议事和休息的场所,毁于抗战时。目前仅留官厅池,但池四周石栏多已毁,驳岸部分倒塌。政府将出巨资修复船政衙门,并清理官厅池烂泥,砌护坡、按原栏修起石柱围栏。此方案已完成设计。
修复船政天后宫。船政天后宫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所修,清帝赐匾。船政天后宫在“文革”后期被毁了一半,此次马尾区采取“民间投资政府补贴”的办法,由船政天后宫理事会出资修复,产权归政府,由民间出资者管理,目前已开始动工。政府率先出资搬迁2座教师宿舍,为修复文物让路。此修复工程已开始启动。修复北岸炮台。此炮台建于1657年。1850年,林则徐回乡养病,多次乘船巡视闽江口,建议地方加以修复,1880年重修。1884年马江海战时,法寇击毁炮台,掠去数尊大炮。1886年,再次重修,抗战时又被日寇炸毁。此炮台,产权归闽亭村,为修复此炮台,马尾区已先期出资购得炮台产权,还将再出资80万元搬迁一个电镀厂,然后再出资80万元修复炮台。
修缮迥龙桥。此桥位于北岸炮台附近,建成于公元904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桥,为闽王王审知致力发展对外贸易,做好交通运输而修。此次将出资加固桥墩、修缮桥面。修缮方案已完成。
修复巡检司衙门和协台衙门。巡检司衙门建于893年,协台衙门于1663年。二者现存的是清初建筑,占地1768平方米,为一所小学所占有。马尾区将先出资搬迁小学,尔后出资修复。除外,马尾区还计划修复林述庆故居。眼下,修复方案已完成。
修缮昭忠祠。昭忠祠属木构架,容易毁坏,此次主要是翻修屋面,修复地面裂缝,维修梁柱和栏杆等。此项目也已动工,明年春节前完工。
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上述项目修复修缮工程后,马尾区将启动第三期修复修缮工程,将马尾船政旅游点向船政旅游带延伸。马尾区有关领导昨天向记者表示:我们不想多说豪言壮语,我们只想努力地让船政之古树绿阴如盖,造福子孙万代。
福州晚报2004-10-22讯 记者 刘琳